[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0892.8 | 申请日: | 2012-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马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守云 |
主分类号: | A61K36/904 | 分类号: | A61K36/904;A61P17/10;A61K35/55;A61K33/36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马秦锁 |
地址: | 046200 山西省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痤疮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药制备的治疗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酒刺”“暗疮”等,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也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这种疾病青春期多见,但也不完全受年龄阶段的限制,从儿童到成人,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一个个小痘痘,青春痘就是这样发生的。不太严重的青春痘通常都能看到一个白色或者黑色的顶,这就是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你也可以挤出一些白色的分泌物,这就是堆积在毛孔里面的油脂,并非脏的东西,也不是所谓的螨虫。只要毛孔不堵塞,痘痘就不会轻易冒出来。痤疮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又叫青春痘、面皰或粉刺、毛囊炎,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中医验证,常用药用玫瑰泡水喝或打粉敷于脸部可有效治疗痤疮等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该药物消炎退肿,活血通经,清热散结,消肿排脓治疗痤疮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雄 黄 25——30 没 药 25——30
麝 香 1——3 贝 母 25——30
元 参 25——30 白 鲜 皮 25——30
金 银 花 25——30 丹 参 25——30
百 部 40——50 大 黄 50——60
白 芷 40——50 甘 草 25——30。
可以将上述原料药制成药剂学上的软膏剂。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将上述原料药烘干,粉碎成细粉并过150目筛后,加入熔化了的黄凡士林和溶解了的防腐剂,趁热搅拌均匀(以药材粉末全部被油膜包裹为准),使成含药油相。将煮沸的纯化水趁热一次性倒入含药油相中,并不停地搅拌直至冷却成膏即可。
本发明组方中,雄黄败毒抗癌,祛痰镇惊,杀虫疗疮,消炎退肿;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贝母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元参清热凉血,养阴清热,泻火解毒;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温病发热;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百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上诸药合用,消炎退肿,活血通经,清热散结,消肿排脓,对治疗痤疮,不仅见效快,使炎症快速消失,而且可疏通面部脉络,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本发明药物治愈率高,不复发,无后遗症,治疗期间患者无痛苦。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300例痤疮患者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30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痤疮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
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本发明药物,一日1-2次,先将患部用温水洗净擦干后,均匀涂搽一层,睡前使用。
对照组:外用维胺酯维E乳膏,一日1-2次,先将患部用温水洗净擦干后,均匀涂搽一层,睡前使用。
痤疮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疤者。
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或严重程度减低2度以上。
有效:皮损消退30~70%,或严重程度减低1度以上,仍有新皮损出现者。
无效:皮损消退在30%以下,或加重者。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守云,未经马守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0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钩及起重设备
- 下一篇:一种起重机下筒体起重用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