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张紧器芯体及具有该芯体的张紧器和转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1606.1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5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佳;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B62D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紧器芯体 具有 张紧器 转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加于传动用环形柔性构件的张紧器,以保持环形柔性构件在一定张紧状态。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助力转向器(REPS)常采用的减速机构为同步带传动,主要由电机、小带轮、同步带、大带轮和滚珠丝杠副等零部件组成,电机带动小带轮转动,通过同步带传动,为转向器提供助力。上述减速机构采用同步带传动,对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同步带传动对其安装中心距较为严格,中心距偏小,造成同步带张紧力偏小,带传动时产生松动或打滑现象,影响传动效率并产生异响,影响汽车转向的可靠性和舒适性;中心距偏大,造成同步带过度张紧,造成同步带装配困难,并影响同步带和带轮的使用寿命;而且减速机构在工作中可能发生异常造成同步带产生振动。因此需要张紧器对同步带进行限制,抑制同步带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且维持适当的张力。张紧器有很多种,但其作用都是为了同步带等环形柔性构件能正常的工作,专利号为ZL200710308143.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式张紧器,如图1所示,该张紧器100的柱塞120滑动自如地嵌插到壳体110的柱塞收纳孔111中,柱塞120上形成有一端开口的圆筒状中空部121,沿柱塞收纳孔111和圆筒状中空部121而收纳向伸出方向对柱塞120施力的柱塞施力用弹簧130,而且在由柱塞收纳孔111和柱塞120的圆筒中空部121形成的高压室R内设置单向阀组件140,所述单向阀组件140包括球座141、与球座141对置的单向阀球142、向球座141对单向阀球142推压施力的球施力用弹簧143、支撑该球施力用弹簧143的钟状保持件144,所述钟状保持件144设有相互间形成油引导用的狭缝S,所述球座141的油路通过所述油引导用狭缝S向高压室R内进行补给所述高压室R内高压油经由柱塞收纳孔111的滑动周壁面而向壳体外部所泄露的油,该种结构的张紧器减振结构单一,无法有效对传送带非正常工作下剧烈振动的减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为解决张紧器不能对环形柔性构件非正常工作下剧烈振动时有效减振的问题,特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应对环形柔性构件剧烈振动的张紧器芯体。
本发明的一种张紧器芯体,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张紧器芯体包括:柱塞,滑动自如地嵌插在壳体的柱塞收纳孔中且其一端从柱塞收纳孔延伸出,所述柱塞具有圆筒状的开口向着柱塞收纳孔纵向方向的中空部;第一弹簧,一端伸入所述柱塞的中空部内并向所述柱塞伸出柱塞收纳孔方向对柱塞施力;所述张紧器芯体还包括:支撑套,通过第一弹簧支撑并抵顶壳体的柱塞收纳孔的底部,所述支撑套与所述柱塞的中空部之间形成一具有油压的液压油腔,且所述支撑套具有一与液压油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调压盖,位于支撑套与壳体的柱塞收纳孔的底部之间且与支撑套密封连接,所述调压盖形成有一与支撑套的第一通孔相连通的且具有弹性变形作用的调压腔。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油腔与调压盖的调压盖之间构成一具有密封性的液压油容纳室。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套形成有朝第一弹簧对柱塞施力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中空部密封配合且可相对中空部滑动。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套上套设有用来密封柱塞和支撑套之间的配合面的密封环。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张紧器芯体还包括一套设在所述调压盖上的密封卡环,所述调压盖通过密封卡环与支撑套密封连接。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卡环具有抵顶端,所述支撑套通过密封卡环的抵顶端抵顶壳体的柱塞收纳孔的底部。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套的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柱塞的轴线重合,所述调压盖的调压腔正对应所述第一通孔。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张紧器芯体还包括位于液压油腔中的外滑套、内滑套及第二弹簧,所述内滑套通过第二弹簧支撑在所述外滑套上且抵顶所述支撑套,所述外滑套的远离内滑套的一端支撑在柱塞上,且所述外滑套在柱塞的支撑力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随柱塞运动。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滑套包括形成一第一空腔的第一侧部和第一底部,所述内滑套包括形成一第二空腔的第二侧部和第二底部,所述内滑套的第二底部伸入在外滑套的第一空腔中且预压在所述第二弹簧上,所述第二弹簧位于外滑套的第一空腔内并预压外滑套的第一底部上,所述内滑套的第二侧部抵顶所述支撑套且与外滑套的第一侧部滑动配合,所述外滑套的第一底部支撑在柱塞上。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滑套的第二侧部设有至少一个旁通孔。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滑套的第二底部设有一连通内滑套的第二空腔和外滑套的第一空腔的第二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1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