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道窑辊棒驱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1877.0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7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冯维银;王联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奥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30 | 分类号: | F27B9/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道窑辊棒 驱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辊道窑。
背景技术
辊棒主动端与链轮或齿轮通过辊棒套筒将两者刚性联接起来,并传递动力,辊棒从动端支承于轴承上。受热膨胀时,整条辊棒只能沿着轴承向辊棒从动端方向运动。
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
1、辊棒受扭较大,辊棒高温下负载时其膨胀受到较大限制,气氛辊道窑不易密封,成本较高。
2、对辊棒同轴度、直线度要求较高,否则辊棒转动时会产生跳动,极易使辊棒上的匣钵走偏,但陶瓷辊棒在同轴度、直线度等行位公差方面往往又是难以达到这样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辊道窑辊棒驱动结构,确保匣钵的匀速稳定前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辊道窑辊棒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辊棒,所述辊棒两端通过支撑轴支撑于支撑轴架上,辊棒一端的支撑轴为主动端支撑轴,主动端支撑轴与驱动机构连接,辊棒另一端的支撑轴为从动端支撑轴,所述主动端支撑轴及从动端支撑轴与辊棒间各装有一根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动力源输出轴上设有链轮,动力源输出轴上的链轮与主动端支撑轴间通过链条传动。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端支撑轴及从动端支撑轴与支撑轴架间都设有高温轴承。
本发明辊棒主动端及从动端均套在支承轴上,并在两端与支承轴之间各装有一根弹簧。这样电机带动链轮或齿轮转动,链轮或齿轮与支承轴刚性联接,从而将转动传到支承轴上,而支承轴与辊棒主动端通过弹簧联接,靠摩擦又将支承轴的转动传给辊棒,从而带动辊棒转动,实现匣钵的连续、均匀运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辊道窑辊棒驱动结构的实施例,包括空心辊棒6,所述辊棒两端通过支撑轴支撑于支撑轴架上,辊棒一端的支撑轴为主动端支撑轴4,主动端支撑轴与驱动机构连接,辊棒另一端的支撑轴为从动端支撑轴9,所述主动端支撑轴及从动端支撑轴与辊棒间各装有一根弹簧(即主动端弹簧5、从动端弹簧8)。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1,动力源输出轴上设有链轮2,动力源输出轴上的链轮与主动端支撑轴间通过链条3传动。所述主动端支撑轴及从动端支撑轴与支撑轴架间都设有高温轴承。
这样,匣钵7由辊棒6驱动前进,其有益效果为:
1、完全消除了辊棒转动时的无功扭转,高温下其膨胀空间大,气氛辊道窑密封容易实现,成本低。
2、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辊棒受扭变形。
3、支承轴、弹簧、辊棒之间的摩擦力调整方便。
4、当辊棒长度尺寸不一致时,本结构的弹簧可消除其尺寸不一致性,即对尺寸适应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奥陶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奥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8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