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暑解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3258.1 | 申请日: | 201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8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廖天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天源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560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暑 解暑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防暑解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医药领域。
二、背景技术:
中暑是指在炎热夏季露天劳作,或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中,暑热经口鼻肌肤内袭、或暑热夹湿、暑湿交蒸侵袭人体、逼汗外出,耗气伤津、骤然发病,表现为高热、汗出、烦躁、口渴、精神疲惫或神昏,甚至躁扰抽搐惊厥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暑病的记载《素问·热论》说:“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了暑病的临床特点:“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面散”。
又有“在天为热,在地为暑……暑气通于心。”的论述,后世有“暑伤心”之说,王纶《明病杂著》云:“暑邪可自口鼻而侵袭人体,伤于心包络之经”,所以中暑高热、大汗、势必伤心、因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严重亏损心阴心阳,甚或热陷心营,而见高热神昏谵语,热动肝风而见抽搐惊厥等严重症状。
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明·《景岳全书》云:“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阴暑者,因暑而受寒凉者也……即伤寒也。”阴暑系夏日为了避暑贪凉饮冷,或空调降温、或汗出当风,被风寒所袭的一种风寒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酸痛、治宜温宣之法。如人参败毒散、藿香正气散、桂枝汤、理中汤等方加减化裁治疗。“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可见阳暑、阴暑的病机症状截然不同。临床所指的中暑、和本发明研讨的中暑,都是针对阳暑而言,而阴暑的预防辨证治疗不在本发明之内。
阳暑的病因病机是:
1、夏日炎炎、暑热蒸腾、或久处闷热环境中暑热侵袭人体、闭塞清窍,使气机升降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而致中暑。元·朱丹溪指出:“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火也。”清·雷少逸指出:“其时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感之皆称暑病”。
2、劳倦饥渴是诱发因素:夏日暴晒、暑气蒸逼、或田间室外劳作,或长途跋涉、或饥渴劳倦、耗气伤津、容易被暑热所伤,引起中暑。清·李东垣《脾胃论》云:“此病皆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乘天暑而病作也。”
3、正气虚弱者属易感人群:老人脏气虚衰,小儿形体未充,产妇气血受损,久病正气耗伤,肥人痰湿内盛,凡此种种正气虚馁之人,若遇暑热之邪、内外感召易患中暑。
4、重伤气阴为基本病机:暑热袭人来势急聚、传变迅速、除热闭心包引动肝风外,极易重伤气阴,甚至造成亡阴亡阳之变。
5、暑多夹湿:暑热虽为阳邪,但其致病又常兼夹湿邪,因在夏季炎热的气候条件下,雨水也较多,从而造成天暑下降,地湿上蒸,暑湿交蒸为患。故清·叶天土有“暑必兼湿“的见解。
6、中暑的治疗原则: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论述的中暍,即是中暑,提出了用白虎汤加人参汤等方治疗。可见防治暑病的原则是:清泄暑热、益气生津,不宜滥用苦寒,而应以透泄邪热为主。可见叶天士提出:夏暑发自阳明的论点是正确的。同时“暑多夹湿”,中暑之人除见高热烦躁、口渴引饮、尿赤、舌红少津等症外,兼见胸闷脘痞、呕恶或身困重等夹湿症状,当配合除湿和胃药,若见汗多恶风、脉大无力,要配合补气生津,兼见心烦尿赤、舌红,要配合清心利尿,将伤于心的暑热从小便导出。故王纶《明医杂著》说:“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若出现严重高热、神志昏迷不省人事、抽搐等热陷心胞、肝风内动等危重症状,或高热骤退、汗出不止、面色苍白、肢冷脉微等阴竭阳脱危症,应急送医院救治,不属本发明药物防治范围。
据现有资料检索,尚未发现以本发明类似的专利公告,市面上亦未见到任何防暑解暑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系纯中药制剂,经临床长期应用效果确切,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三、发明内容:
1、本发明防暑解渴的药物是由下列药物及其重量配比组成:
西洋参10-50份、麦冬15-50份、五味子10-40份、生石膏30-100份、滑石20-60份、冰片3-20份、连翘10-40份、淡竹叶10-40份、苍术15-50份、广藿香10-50份、白豆蔻10-40份、陈皮10-40份、甘草10-30份。
2、本发明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是:
西洋参15-50份、麦冬15-50份、五味子10-40份、生石膏50-100份、滑石20-60份、冰片3-15份、连翘10-40份、淡竹叶10-30份、苍术15-50份、广藿香15-50份、白豆蔻10-40份、陈皮10-40份、甘草10-30份。
3、本发明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天源,未经廖天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32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齿轮箱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缓解失眠的夜交藤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