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向钻头夹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0869.0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5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杏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迅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7/30 | 分类号: | B23B47/30;B23B47/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向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向钻夹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床的换向钻夹头。
背景技术
钻夹头是由钻夹套、松紧拨环、连接块、后盖组成。在钻夹套中,其轴向定位是利用连接块来实现的,通过圆周向拨动插孔,使在松紧拨环内螺纹的作用下轴向移动,作用下精确地自动定心并夹紧钻具,工作时需要采用装有不同钻具(如中心钻、钻头、铰刀、丝锥等)的钻夹头时,可以松开定位螺钉,转动扇形体到所需位置后,紧固定位螺钉,实现钻夹头多工位的移动。机床是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所以又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习惯上简称机床。现代机械制造中加工机械零件的方法很多:除切削加工外,还有铸造、锻造、焊接、冲压、挤压等,但凡属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机床上用切削的方法进行最终加工。在一般的机器制造中,机床所担负的加工工作量占机器总制造工作量的40%-60%,机床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
但钻夹头均为涉及最影响生产效率和装配精度的夹爪问题,他们夹紧钻具时,夹爪弧顶和外套内锥面是线接触,定位精度难以保证,且精度稳定性不好,另外,同付夹爪的形状的一致性直接影响钻夹头的精度,采用成形加工,很难保证数量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钻夹头,具有精度稳定、更加灵活方便、可广泛应用在机床上,并且降低成本,减少了运行费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向钻夹头,所述换向钻夹头包括主体架、主体箱、转动轴和钻头,所述主体箱包括三个相互咬合的齿轮和轴承,其中一个齿轮为输出齿轮,固定在输出轴上,一端连接所述钻头,其中一个齿轮为转动齿轮,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一端连接主体架,当中一个齿轮为固定齿轮,它啮合转动齿轮和输出齿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齿轮都是斜齿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齿轮都是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制成的。
本发明的一种换向钻夹头,具有精度稳定、更加灵活方便、可广泛应用在机床上,并且降低成本,减少了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换向钻夹头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主体架,2、主体箱,3、转动轴,4、钻头,5、输出齿轮,6、转动齿轮,7、固定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一种换向钻夹头,所述换向钻夹头包括主体架1、主体箱2、转动轴3和钻头4,所述主体箱1包括三个相互咬合的齿轮和轴承,其中一个齿轮为输出齿轮5,固定在输出轴上,一端连接所述钻头4,其中一个齿轮为转动齿轮6,固定在所述转动轴3上,一端连接主体架1,当中一个齿轮为固定齿轮7,它啮合转动齿轮6和输出齿轮5。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种换向钻夹头,所述换向钻夹头包括主体架、主体箱、转动轴和钻头,所述主体箱包括三个相互咬合的齿轮和轴承,其中一个齿轮为输出齿轮,固定在输出轴上,一端连接所述钻头,其中一个齿轮为转动齿轮,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一端连接主体架,当中一个齿轮为固定齿轮,它啮合转动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的齿轮都是斜齿轮,所述的齿轮都是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制成的。当转动轴带动转动齿轮时,转动齿轮顺时针转动,然后带动固定齿轮也顺时针转动,最后固定齿轮带动输出齿轮转动,而输出齿轮带动连接在输出轴上的钻头转动,本发明提供一种换向钻夹头,具有精度稳定、更加灵活方便、可广泛应用在机床上,并且降低成本,减少了运行费用。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迅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迅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08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