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8228.1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0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继明 |
主分类号: | A61L27/60 | 分类号: | A61L27/6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皮肤 缺损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织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软组织填充是作为修复软组织在损伤后的主要治疗方法。十九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石蜡、硅氧烷进行填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又出现了明胶粉末材料,但其均有疗效不确定,毒副作用大等问题。
1997年之后,Isolagen采用自体成纤维细胞作为组织填充材料,有了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显效慢,疗效不显著等问题。
中国专利03155833.X中公开了一种除皱祛疤的注射剂,应用了自体皮肤,经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制成于葡萄糖液中的一种注射剂,治疗疤痕和祛除皱纹。由于该技术使用的生物材料取自患者自体,无排斥反应,效果持久,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是,注射剂中能立即发挥人体软组织的填充和修复功能的胶原蛋白含量较低,导致注射到疤痕和皱纹处后见效较慢,一般要4-6个月;另外,使用动物血清作为培养液的成分也可能存在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起效快、疗效持久、受术者满意度高的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剂。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剂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剂,所述修复剂是每毫升液体中含1000-5000万个细胞;所述细胞是用新生儿切除的包皮皮肤经体外低血清原代培养和传代扩增后收集到真皮成纤维干细胞、成纤维前体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所述液体是将体积比为1∶0.5-2的氨基酸注射液和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制成。
一种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新生儿切除的包皮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例如,1-30平方毫米的皮肤)在含有生长因子、活性材料和质量浓度为0.5%~5%的胎牛血清的基础培养液中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而传统培养基通常加入约10%的新生牛血清),上述培养基对于细胞生长、增殖、形态、活性和功能的影响有所改善;
(2)在含有生长因子和活性材料的基础培养液中进行传代扩增;
(3)将收集到的真皮成纤维干细胞、成纤维前体细胞、成纤维细胞中加入体积比为1∶0.5-2的氨基酸注射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制成每毫升液体中含1000-5000万个细胞的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剂。
所述生长因子为上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生长因子;所述上皮生长因子在基础培养液中的含量为1-5纳克/毫升;所述成纤维生长因子在基础培养液中的含量为2-20纳克/毫升。
优选的是所述上皮生长因子在基础培养液中的含量为3纳克/毫升;所述成纤维生长因子在基础培养液中的含量为10纳克/毫升。
所述活性材料为氢化可的松和肝素;所述氢化可的松在基础培养液中的含量为0.2-2微克/毫升;所述肝素在基础培养液中的含量为2-20微克/毫升。
优选的是所述氢化可的松在基础培养液中的含量为1微克/毫升;所述肝素在基础培养液中的含量为10微克/毫升。
上述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剂在治疗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剂更具有细胞活性、扩增性,在外用部位与自体皮肤组织产生共同作用且不排异,能产生快速填充和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随后,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剂中含有的细胞成分能不断地分泌出胶原蛋白,保持填充和修复的效果,可广泛用于凹陷性疤痕的修复。外用后一周可出现明显的填充和修复效果,且疗效持久,治疗程序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5培养成功的传代真皮成纤维干细胞在100倍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学照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一个患者具体治疗凹陷性疤痕前后的对比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此说明只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
本发明所采用的基础培养液是本领域常用的基础培养液,可以参见《细胞实验指南》(200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主编:D.L.斯佩克特,黄培唐翻译)。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继明,未经王继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8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节流板的启动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