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金属铜粉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1295.0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1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于三三;张丽;李双明;李文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16 | 分类号: | B22F9/16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金属 铜粉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金属铜粉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铜粉具有比表面积大、尺寸小、表面活性中心数多、电阻小、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诸多特点,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纳米铜粉不仅是一种优良的润滑剂、催化剂,还可以作为导电填料广泛应用于电磁屏蔽材料和导电涂料中。因此,研制纳米铜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还原法、电解法、机器研磨法、气相蒸气法、等离子体法等。目前,关于制备纳米铜粉体的文献报道有:
《应用科技》(2004, 31(5): 61-63)介绍了一种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的方法。首先配制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和KBH4溶液,在CuCl2溶液中加入氨水,使2价铜离子全部呈配合离子形式存在,并调节溶液pH值至12.2;同时在KBH4溶液中也加入一定量的氨水,亦调节pH值至12. 2。将Cu( NH3) 42+ 溶液缓慢滴入KBH4溶液中,滴入时剧烈搅拌,控制CuCl2与KBH4的物质的量比为1:1。滴完后静置10 min,溶液无色透明,产品悬浮在溶液上层,抽滤分离液体与生成物,产物经蒸馏水多次洗涤后在真空中干燥得到纳米铜粉。专利《一种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 CN 101372037A)也介绍了一种类似的方法。该类方法所使用的KBH4价格昂贵,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且在反应过程中需精确调解铜盐和还原剂溶液的pH值以及精确控制两者比例,条件较为苛刻。
《中国粉体技术》(2004, 3:31-32)介绍了一种晶核生长法制备纳米铜粒子的方法。首先配制4 mL0.01 mol/L的NaBH4溶液。将20 mL蒸馏水煮沸,以去除水中氧气,加入0.005 g的CuSO4。当温度冷却到50 ℃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向CuSO4溶液中逐滴滴入NaBH4溶液,等到颜色变为黄色时停止,制成晶种。将2 gCuSO4溶于100 mL蒸馏水中。搅拌溶化后加入4 g抗坏血酸,待抗坏血酸溶化后,加入配制好的黄色晶种溶液。1 min后溶液颜色变为红色。离心分离收取粉体,即得到纳米铜。该方法过程较为繁琐,所用还原剂NaBH4成本高、且形成的晶核大小不易控制,还原产物中含CuO,Cu2O等杂质,影响纯度。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1-4)介绍了一种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金属铜的方法。该方法以硝酸铜为原料,以柠檬酸为络合剂,将溶液用氨水调节pH值为7,然后将上述溶液倒入烧杯中于95 ℃条件下加热制备成干凝胶。在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凝胶加热至一定温度(300 ℃)进行剧烈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白色气体,然后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纳米金属铜粉。该方法获得的铜粉粒径约为5-10 nm,但所用原料局限于硝酸铜、对反应的pH值要求较为严格。
《精细化工》(2000, 17(2): 69-71)介绍了一种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铜的方法。该方法将240 mL浓度为1.0320 mol/L的次亚磷酸钠溶液以80 mL/min的速率加入到2560 mL浓度为0.0715 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搅拌,其中硫酸铜溶液的pH值为5.0,溶液温度55~65 ℃,加入4 mL分散剂OP,溶液体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铜。此方法中,对pH值要求严格,另外需加入分散剂OP控制粒子团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7, 23(3): 372-376)介绍了一种还原法制备超细铜粉的方法。将一定量的明胶和CuSO4溶于100 mL蒸馏水中,其中CuSO4的浓度为0.5 mol/L。将该溶液加入反应器中,恒温于70 ℃。另配制3.0 mol/L的水合肼溶液50 mL,也恒温于70 ℃。在搅拌条件下将水合肼溶液加入反应器中,反应30 min可制得铜粉。该方法中所使用的还原剂水合肼有剧毒,不适于大量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大学,未经沈阳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12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进风罩
- 下一篇:具有静脉再充盈检测功能的间歇充气加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