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F炉脱硫注余渣的用途及其制造的保温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1212.8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0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凯;马志刚;周继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C21B3/04;C21C7/00;C21C7/07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f 脱硫 注余渣 用途 及其 制造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钢副产物的用途以及采用该炼钢副产物制造的保温剂,尤其涉及LF炉脱硫注余渣的用途及其制造的保温剂。
背景技术
LF炉脱硫注余渣是一种炼钢过程中的废弃物,其是由转炉渣以及在LF炉添加的石灰、预熔渣、铝质脱氧剂、钙质脱氧剂等组成的脱硫渣。
将废弃的LF炉脱硫注余渣直接倾倒,将会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LF炉脱硫注余渣的处理也将耗费不少的成本。
因此,目前LF炉脱硫注余渣的用途是:将其经渣处理工序处理后,作为路基材料和水泥原料。
另外,在钢铁冶炼和精炼过程中,为了减小钢水的自然温降,需要向钢水表面加入保温剂,以保证精炼处理和连铸浇注的正常进行。保温性能良好的保温剂可以防止钢渣粘附在包壁上,以便于倒渣和包口的清理。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工业生产中多使用生稻壳作为保温剂,但是由于生稻壳在高温下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火焰,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后来保温剂多为稻壳经碳化后的碳化稻壳,但是由于碳化稻壳是粉状物质,虽然减少了火焰,但粉尘却随高温气流弥散,从而也会对环境和工人身体造成较大危害。
因此,目前使用的保温剂多为颗粒碳化稻壳保温剂,其以碳化稻壳为主要原料,加入粉煤灰、粘结剂等制球或挤压成型。使用这种颗粒保温剂虽然大大降低了粉尘,但是由于碳化稻壳、粉煤灰等的主要成分是SiO2,故其碱度不足,基本为酸性,某些保温剂产品为了提高碱度,加入了石灰,但是依然无法达到高碱度。在目前对于钢水纯净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在钢水表面,特别是在RH或CAS精炼后浸渍管区域裸露钢水的表面加入上述这种酸性保温剂或低碱度保温剂,均不利于钢水中夹杂物的吸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LF炉脱硫注余渣的用途,使得目前作为废弃物的LF炉脱硫注余渣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降低或免除该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另外也降低该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同时将LF炉脱硫注余渣用于制造保温剂,还能够达到较好的吸附杂物效果,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LF炉脱硫注余渣制造的保温剂,这种保温剂较之现有的酸性保温剂和低碱度保温剂,应当具有更好的杂物吸附效果。
发明人经过分析试验发现,废弃的LF炉脱硫注余渣具有高碱度、低氧化性、低熔点等特性,且其具有很强的脱硫能力。基于LF炉脱硫注余渣的这种特性,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提出了一种LF炉脱硫注余渣的用途,用于制造钢包内钢水保温和吸附夹杂物的保温剂。
另外,发明人还提供了采用该LF炉脱硫注余渣制造的用于钢包内钢水保温和吸附夹杂物的保温剂,该保温剂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
LF炉脱硫注余渣:70~90份,
碳化稻壳: 5~20份,
硅石灰: 5~20份,以及
适量的粘结剂。
其中,LF炉脱硫注余渣的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
CaO:40~60%,
SiO2 2~10%,
Al2O3:25~45%,
MgO:≤8%;
T.Fe:≤5%。
其中,该保温剂的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
CaO:40~50%,
SiO2 10~22%,
Al2O3:25~35%,
MgO:≤6%;
F.C:1~10%;并且
CaO/SiO2≥2。
优选地,该保温剂的粒度为3~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其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废弃物LF炉脱硫注余渣制造保温剂,实现了废物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制得了具有优良使用性能的保温剂,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发明所述的采用LF炉脱硫注余渣制造的保温剂具有熔点适宜,铺展性好、保温性优良的特点,可以防止钢包中的钢水温降过大,从而有效防止了钢水表面形成渣壳;
(3)本发明所述的采用LF炉脱硫注余渣制造的保温剂还具有高碱度的优点,从而具有较高的吸附夹杂的性能,提高了钢水的纯净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12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