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焊接治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8163.4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2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洪胤庭;许登发;潘永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6 | 分类号: | B23K9/16;B23K10/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原绍辉;傅永霄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治具,且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焊接海绵钛块的焊接治具。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纯钛或钛合金时,是将颗粒状或疏松海绵钛制成海绵钛块,再将复数个海绵钛块焊接接合为电极碇,接着以真空电弧重熔炉进行熔炼,以获得钛铸锭。
焊接海绵钛块时,为避免焊接点氧化,焊接点须暴露于保护气体中,因此先进行前吹步骤,将焊接治具内的空气排出,再进行焊接步骤,且焊接完成后,仍须进行后吹步骤,以避免焊接点氧化。接续进行下一个焊接点时,则重复上述步骤。如上所述,完成海绵钛块的焊接常耗费大量保护气体与大量时间,增加焊接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特钢技术第14卷(2008年)第4期第7页的「工业纯钛TAI板材的研制」的技术文件中,揭示两种焊接海绵钛块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在真空电弧重熔炉中接合海绵钛块。然而此法须先进行抽真空作业,耗费大量时间。若于保护气体中焊接,焊枪的电极可能掉入熔池,导致钛锭受到污染。另一种方法是在氩气下进行钨电极氩弧焊接作业,但此法仅改善焊接气氛,没有改良焊接步骤,仍会耗费大量时间与氩气。
再者,在特钢技术第16卷(2010年)第4期第1页的「攀长钢公司钛材生产工艺、装备及产品」的技术文件中,揭示一种焊接海绵钛块的方法。该方法是在真空等离子体焊箱中焊接海绵钛块。此法虽可有效避免海绵钛块氧化,但真空等离子体焊箱造价昂贵,且焊接前须将焊接腔体抽真空,耗费大量时间。
此外,在技术与应用(2003年)第10期第50页的「钛材料及钛合金保护焊接特点」的技术文件中,揭示一种焊接海绵钛块的方法。此法是在充满氩气的焊接手套箱中焊接海绵钛块。该现有技术虽可避免海绵钛块氧化,只是其须消耗大量氩气,且操作人员的动作易受到手套箱的限制。
上述的现有技术仅对于焊接气氛或环境提出改良,并没有改良焊接海绵钛块的步骤,无法确实降低保护气体的消耗与减少焊接耗费的时间。
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焊接治具,以改善现有技术焊接海绵钛块的问题,进而降低保护气体的用量、缩短焊接时间且提升焊接效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焊接治具,其适用于焊接海绵钛块。在所述焊接治具中,通过保护气罩系统的设计,可避免焊接后的焊接点氧化,且可缩短焊接海绵钛块所需的时间,并可减少保护气体的用量,进而可提升焊接效率且减少焊接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提出一种焊接治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治具适用于焊接海绵钛块,所述焊接治具包含保护气罩系统、接合部与焊枪。保护气罩系统包含主体、第一保护气体出口、第二保护气体出口与冷却循环系统。
保护气体入口被设置于主体的第一侧。第一保护气体出口与第二保护气体出口被设置于主体的第二侧。第二侧面对海绵钛块。上述的第二保护气体出口邻近于第一保护气体出口,其中第二保护气体出口可涵盖海绵钛块的复数个焊接点。冷却循环系统被设置于所述主体中。
上述的接合部具有孔洞,所述孔洞对齐第一保护气体出口。上述的焊枪穿设于孔洞与第一保护气体出口中。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上述的主体是长方形或环形的。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主体的材质包含铜、不锈钢、钛、钼或碳钢。
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焊接治具包含网状隔板,所述网状隔板覆设于第二保护气体出口上。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第二保护气体出口是长方形、椭圆形、方形或环形的。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焊接点的数目介于1点至30点。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利用气体或水作为冷却介质。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焊接治具是等离子体氩气焊接治具(Plasma Argon Welding)、钨电极氩弧焊治具(Tungsten Inert Gas Welding;TIG)或金属电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治具(Metal Inner Gas Welding;MIG)。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焊接治具还包含滑轨,所述滑轨具有开孔。上述的主体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轨上,且上述的第一保护气体出口与第二保护气体出口与所述开孔相面对。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滑轨包含轨道结构或滚轮结构。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滑轨是长方型或环形的。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滑轨的材质包含铜、不锈钢、钛、钼或碳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81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