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式水工高压隧洞堵头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0326.4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蒋中明;张新敏;兰芙蓉;熊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02B3/1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水工 高压 隧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洞堵头,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供水工程等领域的复合式水工高压隧洞堵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水工高压引水隧洞施工完毕后,靠近引水隧洞附近一定范围内或高压引水隧洞之间的施工支洞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封堵。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1)因施工爆破导致施工支洞围岩出现一定范围的围岩松动圈,导致松动圈范围内的围岩渗透性增加,(2)施工支洞顶部封堵混凝土由于振捣困难和干缩现象,导致钢筋混凝土堵头的上部密封质量不易保证,出现大量渗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渗透性低、密封质量好的复合式水工高压隧洞堵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式水工高压隧洞堵头,在施工支洞内设有钢筋混凝土前堵头和钢筋混凝土后堵头4,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前堵头和钢筋混凝土后堵头之间的施工支洞的内壁上设有刻槽,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前堵头和钢筋混凝土后堵头之间设有充填到所述的刻槽内的膨胀性粘土堵头。
所述的刻槽为三角形刻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复合式水工高压隧洞堵头,利用堵头两端为钢筋混凝土堵头承担高压引水隧洞对堵头产生的水压力;通过钢筋混凝土前堵头和钢筋混凝土后堵头之间的膨胀性粘土堵头达到防渗处理的效果,特别是利用了膨胀土遇水膨胀、渗透性大幅降低的特性;同时三角形刻槽使刻槽部位处于压应力集中状态,使得该部位围岩的裂隙在压应力的作用下闭合,渗透性降低,避免岩体因开挖爆破导致的围岩松动引起的岩体渗透性增加,进而引起的漏水量增加。该封堵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围岩三角形刻槽降低围岩的渗透性,通过实施柔性膨胀性粘土堵头达到防渗预期效果,而堵头的受力则由两端的钢筋混凝土前堵头和钢筋混凝土后堵头承担,该技术进一步完善了高压引水隧洞防渗封堵技术,是一种刚性和柔性材料相结合的防渗封堵技术方案,是一种渗透性低、密封质量好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复合式水工高压隧洞堵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施工支洞堵头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高压引水隧洞5设有施工支洞6,在施工支洞6内设有钢筋混凝土前堵头3和钢筋混凝土后堵头4,在钢筋混凝土前堵头3和钢筋混凝土后堵头4之间的施工支洞6的内壁上设有三角形刻槽1,在钢筋混凝土前堵头3和钢筋混凝土后堵头4之间设有充填到三角形刻槽1内的膨胀性粘土堵头2,膨胀土在施工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含水量大小,并进行击实处理。
参见图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复合式水工高压隧洞堵头,利用堵头两端为钢筋混凝土堵头承担高压引水隧洞对堵头产生的水压力;通过钢筋混凝土前堵头3和钢筋混凝土后堵头4之间的膨胀性粘土堵头2达到防渗处理的效果,特别是利用了膨胀土遇水膨胀、渗透性大幅降低的特性;同时三角形刻槽1使刻槽部位处于压应力集中状态,使得该部位围岩的裂隙在压应力的作用下闭合,渗透性降低,避免岩体因开挖爆破导致的围岩松动引起的岩体渗透性增加,进而引起的漏水量增加。该封堵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3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