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电力隧道及其安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6084.1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乐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岷源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38;H02G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电力 隧道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力隧道的施工中,多采用开槽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式进行施工,而这种施工方式,现浇工期长,基坑迟迟不能回填,施工对城市影响大。
另一方面,开槽现浇还具有以下缺点:止水带的敷设随意性大,不易确保工程防水效果;模板及绑扎钢筋对现场工人熟练程度要求高,由于现阶段熟练工人减少,工程质量越发不易得到保障;现浇仍有采取木模板,对木材、人工浪费大,同时隐形增加森林砍伐量,与国家政策相悖;对劳动力需求大,且结构养护的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及其安装方法,能够在现场施工前直接预制生产电力隧道。
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包括:多个串连的箱涵,在两个相邻的箱涵中,一个箱涵的相邻端设有榫头,另一个箱涵的相邻端设有与所述榫头相配合的榫槽,且所述榫头上设有阶梯状凸起,所述榫槽上设有与所述阶梯状凸起相配合的阶梯状凹槽;
其中,榫头与榫槽相嵌合,使相邻两个箱涵搭接在一起。
所述榫头的端部以及所述榫槽的端部优选为分别卡套式安装加强角钢;
和/或,
所述阶梯状凸起的阶梯数优选为1个以上。
当榫头与榫槽相嵌合时,在所述阶梯状凸起与阶梯状凹槽之间优选为设置有止水圈。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圈优选为楔形橡胶止水圈;
和/或,
所述止水圈的个数优选为与所述阶梯状凸起的阶梯数相等,所述止水圈的设置方式优选为:所述阶梯状凸起与阶梯状凹槽之间在每一个阶梯均设置所述止水圈。
所述榫头内壁处优选为设有灌浆孔,且所述灌浆孔优选为由榫头内壁处延伸至止水圈所在位置处。
所述灌浆孔优选为不少于2个;
和/或
所述灌浆孔优选为2个,分别优选为设置在所述箱涵顶板及底板上的榫头处,且所述两灌浆孔优选为位于轴线上。
所述箱涵内的配筋优选为采用将顶板底板还有侧壁的内外侧钢筋合并为箍筋形式,并在箍筋交叉的地方采用双面焊接的形式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任一预制电力隧道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电力隧道安装基坑内浇筑砼垫层,并在砼垫层上预铺砂垫层;
B.将多个所述箱涵移入基坑内;
C.按照榫头、榫槽的连接方式将多个所述箱涵串连,进行预应力施工;
D.将预应力施工完成后的多个所述箱涵串连,埋入基坑中。
在多个箱涵埋入基坑前,步骤C优选为进一步包括,在串联后的多个所述箱涵的所述榫头的端部处以及所述榫槽的端部处埋置加强角钢;
和/或,
在步骤C中,优选为将3-5个所述箱涵串连,进行预应力施工。
步骤B中,按照榫头、榫槽的连接方式将多个所述箱涵进行串连前,优选为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阶梯状凸起与阶梯状凹槽之间设置止水圈。
通过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产生以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革新了电力隧道的施工工艺,电力隧道的箱涵提前在工厂制造,各种电气埋件也同时预埋至结构主体上,箱涵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或榫槽,利用榫头和榫槽的连接方式将多个箱涵相互连接,同时在榫头上设置阶梯状凸台,榫槽上设置对应阶梯状凸台的阶梯状凹槽,采用这种结构,当榫头插入榫槽后,相邻两个箱涵连接更加紧密,在施工过程中,免去了现场浇铸的时间,直接将预制箱涵移入预制电力隧道施工基坑(即施工现场),将多个预制箱涵串联,通过预应力张拉将箱涵紧密连接,然后将串联后的多个箱涵埋于基坑内即完成电力隧道的施工,因此,缩短施工周期,预制电力隧道安装简单,易操作。
2、使本发明采用预制件的形式进行安装,无需采取木模板,减少了木材的使用以及对劳动力的需求。
3、本发明通过双楔形橡胶止水圈与预留灌浆孔结合的方式,解决了电力隧道的防水问题,并对今后的修补,提供了有利条件。
4、本发明通过将箱涵内钢筋采用箍筋形式焊接的方式,使其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配筋方式,减少了钢筋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满足工厂化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岷源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岷源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60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独立运行的循环水发电机组
- 下一篇:海绵钛砣脱出还原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