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磨床磨削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微进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1330.4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1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刚;闫克泉;付振鲁;王一岭;梁斌顺;陈海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12 | 分类号: | B24B19/12;B24B4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丁修亭 |
地址: | 253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床 磨削 凹轴类 零件 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在车磨床上中凸或凹曲面轴类磨削加工过程中,需要径向平稳控制微进给,以完成中凸或凹曲面轴类零件的精密磨削加工,本发明涉及用于此类加工中实现径向微进给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加工有两种方法可以利用。
第一种加工方法是以数控车床为加工设备实现的加工,在该加工方法中,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精密加工首先采用数控车床通过编程,实现X、Z轴插补,将工件表面粗加工成型,然后再通过砂带、布轮等抛光的方法来提高表面粗糙度。
上述的第一种方法明显的缺点是中凸或凹轴类零件在车削过程中,X轴进给由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实现。由于X轴进给量极其微小,交流伺服电机加以匹配的转速很低,电机本身转动会出现抖动现象,造成磨头进给爬行;另一方面,磨头进给速度过低,加之滚珠丝杠较差的传动刚性,进一步加重了低速爬行,在这种条件下很难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上述方法成型加工采用的是车削,只能加工未淬火的零件。而表面最终处理采用砂带、布轮等抛光的方法,抛光的纹路没有规律,显得非常的凌乱,感官效果不好。
上述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必须精车完后,再抛光,加工工序多,效率低。
第二种加工方法所采用的加工设备是数控外圆磨床,通过编程,采用X、Z轴插补,直至将工件表面磨削完成。当工件长度为4000mm-5000mm时,所采用的中凸或凹量只有0.5mm-2mm。这种加工方法明显的缺点同第一种加工方法的过程一样,X轴进给由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实现,X轴进给量极其微小,交流伺服电机转速很低,电机本身转动就会出现抖动现象,造成磨头进给爬行,另外磨头进给速度过低,滚珠丝杠传动刚性差,也会产生低速爬行,很难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而且在加工过程中需经反复的局部磨削,才能勉强使用,加工效率低,而且表面存在轻微的接刀痕,表面精度给人的感观也非常不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证中凸或凹类零件加工精度的车磨床磨削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微进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磨床磨削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微进给装置,包括:
偏心轴,为该微进给装置的输出构件;
传动链,至少含有减速机构,且该传动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偏心轴,以驱动所述偏心轴绕其转轴转动;以及
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链的输入端。
使用中,砂轮架空套在偏心轴上,同时使用状态下,偏心轴的轴线应平行于机床主轴轴线,换言之,平行于工件轴线,那么通过偏心轴转动,就会驱动砂轮架靠近或者远离工件,而这种靠近或者远离正是所要实现的微进给。
进而,由于偏心轴能够实现与砂轮架的刚性连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磨头微进给时出现爬行的问题,尤其是偏心轴的轮廓平稳连续,能够实现平稳的进给。
需要保证的是,对于驱动装置的输入进行减速,以满足对微进给的方大驱动,从而,保证进给的精度。
从而,依据本发明的微进给装置,能够有效地保证中凸或凹类零件的加工精度。
上述车磨床磨削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微进给装置,所述减速机构为蜗轮蜗杆减速机构。
上述车磨床磨削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微进给装置,所述传动链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丝母丝杠机构,其中丝母丝杠机构的丝杠与所述偏心轴的轴线正交,且所述传动链进一步含有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偏心轴、另一端铰接于对应丝母上的连杆;
其中,所述连杆的丝母端在连杆延伸方向上开有与铰链轴配合以形成铰接的条形孔。
上述车磨床磨削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微进给装置,还包括一铰接于所述连杆中部的阻尼缸,该阻尼缸的座部铰接于机架上,并与连杆成大于等于45度而小于等于90度的夹角。
上述车磨床磨削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微进给装置,所述连杆为板面法线与所述偏心轴的轴线平行的板件。
上述车磨床磨削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微进给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
上述车磨床磨削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微进给装置,所述偏心轴包括一固定设置的支撑轴和套装在该支撑轴上的偏心轴套,其中偏心轴套与所述传动链连接。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具体的描述,并对所用术语和手段给出具体的解释,本发明的优点较多地体现在以下内容中。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车磨床磨削中凸或凹轴类零件的微进给装置的一种驱动装置与减速机构部分装配结构示意图,该图亦为图2的E-E剖视图,省略无关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13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