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形成空气隔离室的门窗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2040.3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炳杰 |
主分类号: | E06B7/04 | 分类号: | E06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6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形成 空气 隔离室 门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窗,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形成空气隔离室的门窗结构的设计和制造。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气和澡音的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通过门窗进入室内,在室内的装修材料和家具也散发有毒气体,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所以现在使用的各种门窗,应当更加讲究科学性,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现有的门窗多数还是古老的式样,其通风透气、防风、防雨和减尘功能都很不理想,其隔热、隔音和保温功能也比较差。专利号为:200920179600.3,公开了“一种S形波状百叶窗叶片及其控制装置”,它带有抗风强、防雨和减尘的功能,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门窗。但是该专利申请在隔热、隔音和保温效果还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本发明设计和制造一种可以形成空气隔离室的门窗结构:一是在窗片内部设置有带空气隔离室;二是窗片关闭时,窗片上、下相互接连形成空气隔离室。因为空气是低热传导的介质,所以空气隔离室能实现高效隔热、隔音和保温的功能,这无疑是门窗行业在设计和制造上的一个新突破。该门窗结构和功能上,实现了窗片张开时,可以防雨减尘和通风透气;窗片关闭时,形成了空气隔离室,可以隔热、隔音和保温。它不但能减少室内空气和澡音的污染,还起到冬暖厦凉的作用,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的居住生活需求。该门窗结构的设计和制造,对门窗的改进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形成空气隔离室的门窗结构,以克服目前的门窗的隔热、保温和隔音功能和效果不够理想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以形成空气隔离室的门窗结构,包括窗框1、拉杆2和连接片3,具体技术方案是:在窗框1内设有带空气隔离室5的窗片4或弯形窗片10或两排弯形窗片12;所述的带有空气隔离室5的窗片4关闭时,使带有空气隔离室5的窗片4上、下相互接连形成空气隔离室9;所述的弯形窗片10关闭时,使弯形窗片10上、下相互接连形成空气隔离室11;所述的两排弯形窗片12关闭时,使两排弯形窗片12上、下相互接连形成空气隔离室14;所述的带有空气隔离室5的窗片4、弯形窗片10和两排弯形窗片12,在每个窗片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带转动轴7的窗片套6;所述的转动轴7套入托板16的内圆孔17里,使每个窗片、窗片套6和托板16连成一体;每条转动轴7分别与每条连接片3一端相连接,而每条连接片3另一端分别与拉杆2作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措施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造价低廉、安装方便、美观实用、操作方便、容易清洁、节省能源,窗片张开时,可以防雨减尘和通风透气,窗片关闭时,形成空气隔离室,其隔热、隔音和保温效果好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再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窗片张开时)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右侧面局部剖视(窗片张开时)示意图;
图4是图3局部剖视(窗片张开时)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右侧面局部剖视(窗片张开时)示意图;
图6是图5局部剖视(窗片关闭时)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右侧面局部剖视(窗片张开时)示意图;
图8是图7局部剖视(窗片关闭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窗片张开时)示意图,图2是图1中A放大剖视示意图。本发明为方形窗,在窗框1内设有带空气隔离室5的窗片4。该带空气隔离室5的窗片4上、下遮盖紧凑,只看到小进气口8。该的窗片4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带转动轴7的窗片套6和带有圆孔17的托板16。安装时,将两端带转动轴7的窗片套6分别套入两边的托板16的内圆孔17里,使窗片4、窗片套6和托板16连成一体(窗片能灵活转动为宜)。最后将上述的连成一体的窗片4、窗片套6和托板16整体插入窗框1内,再用螺丝与窗框1固定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炳杰,未经李炳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20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