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5320.1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檀国荣;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10G33/04 | 分类号: | C10G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原油 乳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油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大部分油田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各种开采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油多以乳状液的形式被采出。一般认为,乳状液的稳定性主要由油水界面的性质决定。在原油乳状液中,乳化剂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粘弹性界面膜,给乳滴聚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动力学障碍。这些成膜物质主要是胶质、沥青质、固体石蜡、石油酸皂及三次采油的驱油剂。它们在原油中的含量越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就越好。
石油要求便于输送、销售和加工。乳状液的存在给原油的开采、集输和加工过程带来了诸多问题。原油含水形成乳状液会使粘度显著增大,从而导致输送过程中动力消耗增大,同时在原油开采时原油含水会使总液量增加,降低管道和设备的利用率,并造成管线和设备的腐蚀,结垢阻塞,更严重的是造成催化剂的中毒,使炼油费用增加。因此,原油在外输之前必须进行破乳脱水。
原油破乳的方法众多,化学破乳法应用最为广泛,且品种繁多。但化学破乳剂具有较强选择性。针对不同的油品、脱水条件、地理环境、生产空间需研发不同的破乳剂。80年代以来,我国海上原油开采得到迅猛发展。相继开发了渤海、南海、东海等油田。但海洋油田不同于陆地油田,由于受空间、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海洋油田原油脱水工艺流程中无沉降罐,原油脱水停留时间短,要求破乳剂具有快速脱水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快速原油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多乙烯多胺聚醚、壬基酚聚醚和二乙醇胺聚醚分别与丙烯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分别得到丙烯酸多乙烯多胺聚醚酯、丙烯酸壬基酚聚醚酯和丙烯酸二乙醇胺聚醚酯;
(2)在引发剂和无氧条件下,所述丙烯酸多乙烯多胺聚醚酯、丙烯酸壬基酚聚醚酯、丙烯酸二乙醇胺聚醚酯与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在水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经终止剂终止反应即得所述快速原油破乳剂。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多乙烯多胺聚醚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在碱性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多乙烯多胺先后与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即得;所述多乙烯多胺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中至少一种。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壬基酚聚醚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在碱性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壬基酚先后与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即得。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二乙醇胺聚醚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在碱性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二乙醇胺先后与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即得。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碱性化合物可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乙醇钠中至少一种;
所述多乙烯多胺、碱性化合物、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质量份数比可为(0.5~5)∶(0.5~5)∶(50~300)∶(20~200),具体可为0.5∶0.5∶150∶50或2∶1∶100∶30。
所述壬基酚、碱性化合物、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质量份数比可为(0.5-5)∶(0.5-5)∶(10-100)∶(5-50),具体可为0.5∶0.5∶100∶50或3∶3∶70∶30。
所述二乙醇胺、碱性化合物、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质量份数比可为(0.5-5)∶(0.5-5)∶(20-200)∶(10-100),具体可为0.5∶1∶150∶50或1∶1∶70∶30。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多乙烯多胺聚醚与丙烯酰氯的质量份数比可为(10000-2000)∶(1-5),具体可为2000∶1或5000∶1;
所述壬基酚聚醚与丙烯酰氯的质量份数比可为(3000-500)∶(1-5),具体可为500∶1或1000∶1;
所述二乙醇胺聚醚与丙烯酰氯的质量份数比可为(2000-200)∶(1-5),具体可为200∶1或500∶1。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引发剂可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腈、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脂、过氧化异丙苯、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中任一种;所述终止剂可为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多硫化钠、亚硝酸钠、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中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狂犬病毒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温相变蓄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