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体信件自动生成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1566.1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6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金铨;付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东旭;金铨 |
主分类号: | G06F3/12 | 分类号: | G06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体 信件 自动 生成 方法 服务器 装置 系统 | ||
1.一种实体信件自动生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多个用户输入的多个信件的内容信息及对应的地址信息;
为各个信件的内容信息及对应的地址信息分配唯一的会话标识,将所述会话标识分别添加到所述各个信件的内容信息及对应的地址信息中;
通过以下步骤依次根据每个信件的内容信息及其对应的地址信息生成信件:
将携带有某会话标识的内容信息发送至打印机进行打印生成信件主体;
将携带有对应会话标识的地址信息发送至打印机,以便在信封上打印携带有所述会话标识的地址信息生成信件信封;
将所述信件主体与所述信件信封成对传送至封装机,以便通过所述封装机将所述信件主体封装在所述信件信封内,生成单个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成信件主体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折叠所述信件主体,
在所述将所述信件主体与所述信件信封成对传送至封装机的步骤中,将折叠后的所述信件主体与所述信件信封成对转送至封装机,以便所述封装机将折叠后的所述信件主体封装在所述信件信封内,生成单个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单个信件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发送反馈信号以通知具有所述会话标识的单个信件生成完毕,以便开始生成下一封单个信件。
4.一种实体信件自动生成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多个用户输入的多个信件的内容信息及对应的地址信息;
会话标识分配单元,用于为各个信件的内容信息及对应的地址信息分配唯一的会话标识,将所述会话标识分别添加到所述各个信件的内容信息及对应的地址信息中;
通过以下单元根据每个信件的内容信息及其对应的地址信息生成信件:
主体打印控制单元,用于将携带有某会话标识的内容信息发送至打印机进行打印生成信件主体;
信封打印控制单元,用于将携带有对应会话标识的地址信息发送至打印机,以便在信封上打印携带有所述会话标识的地址信息生成信件信封;
封装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信件主体与所述信件信封成对传送至封装机,以便通过所述封装机将所述信件主体封装在所述信件信封内,生成单个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服务器装置还包括:
反馈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在生成所述单个信件之后,发送反馈信号以通知具有所述会话标识的单个信件生成完毕,以便开始生成下一封单个信件。
6.一种实体信件自动生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5所述的服务器装置、用户终端、第一打印机、第二打印机以及封装机,其中,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向所述服务器装置输入信件的内容信息及对应的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打印机用于接收所述携带有某会话标识的内容信息进行打印生成信件主体,
所述第二打印机用于接收所述携带有对应会话标识的地址信息,并在信封上打印接收到的地址信息,生成信件信封,
所述封装机用于接收所述信件主体以及与其成对的信件信封,将所述信件主体封装在所述信件信封内,生成所述单个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折纸机,用于折叠所述第一打印机生成的信件主体,
所述封装控制单元将所述折叠后的所述信件主体与所述信件信封成对转送至封装机,
所述封装机将所述折叠后的所述信件主体封装在所述信件信封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光标;
第一输入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上光标运动轨迹,以使得用户通过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光标的运动的轨迹,以所述显示单元上书写信件的内容信息;
笔迹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光标的轨迹的坐标位置以平滑连线相连接获得笔迹曲线,并根据在书写所述内容信息时的感应压力调整所述笔迹曲线的深浅与粗细;
内容信息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笔迹曲线转化为像素并编码成图形文件格式,作为所述内容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内容信息以图像数据的格式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东旭;金铨,未经付东旭;金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15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坠毁起落架缓冲支柱吸能结构
- 下一篇:一种起锚绞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