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莓种苗繁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0400.8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0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进峰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42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莓 种苗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草莓种苗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草莓种苗繁育技术是草莓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繁育生长健壮品质优秀的无病毒草莓种苗更是各草莓繁育中心及草莓种植户之梦寐所求。随着近年来全国草莓种植地域分布愈来愈广,面积不断扩大,草莓种苗快繁扩繁体系得到了各方重视。但是,目前国内草莓种苗繁育市场鱼龙混杂,要么种苗质量差成活难,2010年曾有栽植户成活率不足30%,给群众造成巨大损失;要么采用设施繁育营养钵种苗,虽然质量较好但成本太高,一般农户难以接受,且繁育数量受限制,供需矛盾较大。随着国内外草莓需求市场的快速扩大,种植户在草莓促成栽培条件下追求草莓品质优良和前期产量的愿望日益迫切,优质草莓种苗供应特别是无病毒营养钵育草莓种苗成为群众需求重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草莓种苗繁育方法,既能按照当前技术模式在大棚内育苗,省时省工,便于管理和分类,又能突破常规在露地繁育出优质营养钵育种苗,节约投资,扩大优质种苗繁育数量,降低种植户种苗成本,而且优质苗率可以达到95%以上,解决了当前营养钵育草莓种苗技术中存在的难以在露地繁育、费时费工、成本 过高、优质苗率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草莓种苗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原种苗在营养钵中进行繁育,并一直培育至原种苗进入生殖生长周期前;
步骤2:将装有原种苗的营养钵与繁育穴盘按照繁殖系数进行布局繁苗畦,即将营养钵放入繁育穴盘,然后填充营养土,营养土压实后与繁育穴盘面等平后,进行育苗;
步骤3:原种苗匍匐茎顶端幼苗开始生根后,进行固定整理,使匍匐茎顶端幼苗在繁育穴盘目中的营养钵内生长,最终形成独立种苗。
所述步骤2是在匍匐茎顶端幼苗根系萌发前完成。
所述步骤2是在原种苗进入生殖生长周期前。
所述步骤1的原种苗在三月中下旬定植在营养钵中进行繁育。
所述育苗方式包括单侧育苗,单侧育苗:在原种苗一侧进行单向繁育,需单侧预留150CM繁育带,原种苗密度纵向间距为120CM,一个原种苗配套对应两排繁育穴盘。
所述育苗方式包括双侧育苗,双侧育苗:中间一行为原种苗,原种苗与原种苗之间横向间隔60CM,原种苗两侧规划预留繁育空间及操作通道各150CM,每侧可向外纵向放置3个繁育穴盘,满足60-90个苗位。
所述原种苗与繁育穴盘按1∶90配比布局繁苗畦,按原种苗繁育速度依次摆放。
所述繁育穴盘为15目繁育穴盘,目与目之间的间距不少于12厘米,所述每目的高为7cm,一端孔的直径D为7cm,另一端孔的直径d为5cm。
所述营养钵的容积为2升。
所述营养土由草炭、蛭石、熟化土构成,所述草炭、蛭石、熟化土按体积比5∶5∶1比例配置。
所述营养土湿度要求、追肥、防病方法与常规繁育相同,营养土湿度以用手紧捏能成团为宜,追肥以叶面喷肥和原种苗根部追肥配合为佳,防病以预防白粉、炭疽感染为主,用药可用阿米西达、代森锰锌、甲托、咪酰胺轮用最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一、把营养钵草莓种苗繁育通过繁育穴盘由室内发展到室外,降低设施条件、减小劳动强度、降低种苗成本、容易按照市场需求增减种苗繁育面积,该方法繁育的种苗成本在当前仅0.4元,节约成本将近一半。
二、原种苗及营养钵用营养土可有效阻断土传病毒,使繁育出的种苗病毒携带率减到最小,以保证种苗质量。
三、繁育的原种苗采用营养钵限根处理,种苗根系发达,一般定植后没有缓苗期,使得草莓果采收期提前10天以上,且前期产量较高,效益突出。
利用繁育穴盘添加营养钵育苗,改进草莓种苗繁育方式,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突破当前技术条件限制,满足快繁扩繁优繁目标。
附图说明
图1(a)是繁育穴盘俯视图,图2(b)是繁育穴盘左视图,图1(c)是繁育穴盘仰视图。
图2(a)是本发明的单侧育苗示意图,图2(b)是本发明的双侧育苗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固定夹结构示意图,图3(b)是是本发明的固定夹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草莓种苗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进峰,未经张进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0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资源输送与存储方法及虹吸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伏并网新型的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