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9819.1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0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冲;萧宇均;郭仪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邢涛;田夏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TFT-LCD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含部材:前框(Bezel)、面板(Panel)及背光(Back light)模组,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通过前框进行固定。而其中背光模组从底部算起以此包括部材:背板、反射片(Reflector)、导光板(LGP)、光学膜片等。
专利文献US2010/0296310A1于2010年11月25日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导光板、背板,导光板上裁切出多个凹槽,背板上设有跟凹槽配合的定位柱,导光板通过定位柱实现固定。导光板的定位部件主要通过裁切加工而成,其缺点主要为:需要对导光板进行二次裁切,以加工出定位部件,裁切会导致一部分材料会裁切掉,进而导致材料应用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导光板裁切浪费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边缘固定有独立的用于固定导光板的定位耳朵。
优选的,所述定位耳朵跟导光板固定一端为根部,与根部相对的另一端为固定部;所述定位耳朵的根部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邻接的侧面固定连接。定位耳朵分为两个部分,与导光板固定的根部可以采用多种固定方式,同样的,固定部也可以采用多种固定方式来固定定位耳朵,两个部分都有多种固定方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配置。定位耳朵和导光板在同一水平面上,不会增加导光板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模组的轻薄化。
优选的,所述定位耳朵的厚度跟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一致。这样可以保证定位耳朵跟导光板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同时又不会额外增加导光板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优选的,所述定位耳朵跟导光板固定一端为根部,与根部相对的另一端为固定部;所述定位耳朵的根部固定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或出光面的相背面的边缘处。这样定位耳朵和底面或顶面交叠,两者之间的交叠面积较大,且在固定的时候可调整。一般来说,交叠区域越大,固定强度越高,因此,定位耳朵和导光板的固定更可靠。
优选的,所述定位耳朵的厚度小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可以降低导光板的整体厚度,有利于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优选的,所述定位耳朵跟导光板固定一端为根部,与根部相对的另一端为固定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定位耳朵的根部嵌入凹槽内进行固定。此为另外一种侧面固定的方式,设置凹槽后,增大了定位耳朵和导光板的接触面积,可以提升固定强度。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部宽度大于其开口处的宽度;相应的,所述定位耳朵的根部设有跟所述凹槽底部相配适的凸块。凹槽的底部宽,开口处小,与之配合的定位耳朵根部嵌入以后就形成了卡勾结构,能有效防止定位耳朵从水平方向脱离,进一步提升固定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T形凹槽。此为一种具体的底部宽,开口处小的凹槽结构,“T”的横边和竖边是相互垂直的,定位强度高。
优选的,所述定位耳朵跟导光板固定一端为根部,与根部相对的另一端为固定部;所述定位耳朵的固定部上设有安装孔。设安装孔后,可以采用螺丝固定的方式,将定位耳朵固定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板或框体上,安装方便,并可拆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一种背光模组。
本发明由于将导光板及其定位部进行拆分,导光板可以做出规整的矩形结构,无需为了形成定位部件再进行二次裁切,减少了材料浪费;而定位耳朵本身比较小,可以利用裁切后的导光板的边角料来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沿图5中X-X’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示意图;
其中:100、导光板;110、凹槽;200、定位耳朵;210、安装孔;220、根部;230、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98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块
- 下一篇:含锗铟锌高铁硅锰物料中提取分离锗、铟、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