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蒸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7059.2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9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魏华海;廖泽刚;魏先勇;范润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华宇瑞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0 | 分类号: | C12G3/00;A23L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8200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板桥镇***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食品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食品蒸煮加热过程中用来煮沸底锅水或者使底锅水产生蒸汽的蒸煮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白酒酿造工艺流程中对发酵后的酒糟进行蒸馏取酒。现在大部分的白酒酿造企业主要的加热方式有蒸汽集中供汽加热和用气体燃料单独对每甑酒甑进行可控制的直燃式加热。相比较而言,直接燃烧加热的方式更节约能源和便于控制,是目前白酒生产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的燃气直接燃烧加热方式都是传统的燃烧火焰加热锅底进行热交换,由于受底锅的外观形状和使用环境的限制,在节能降耗和满足工艺要求两方面不能平衡兼容,而且容易产生焦锅、干锅、烧梆等现象。
为了提高节能效果,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甑锅上设置换热烟道,延长燃气的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率,如中国专利97244845.4,名称为“回笼式酿酒甑锅”和200420060888.X,名称为“酒锅”,但这些结构都还是存在燃气燃烧不完全和热交换不充分的缺点,造成浪费,一般燃气用量为900M3/T。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热利用效率的节能蒸煮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节能蒸煮系统,包括蒸煮锅和其下面的燃烧室,在蒸煮锅的下面安装有换热水箱,上述换热水箱的内腔与蒸煮锅内部连通;在上述换热水箱中设置有高温换热室,高温换热室的内腔与换热水箱的内腔之间为密闭结构;高温换热室的内腔与燃烧室连通;在上述高温换热室上还设置有出烟口;在高温换热室中排布安装有高温换热管,高温换热管上下贯穿高温换热室的上下壁并与换热水箱的内腔连通;在燃烧室中安装有燃烧机,上述高温换热管安装在燃烧机的烧嘴的前方。
在高温换热室的出烟口上安装有热交换管,热交换管采用蛇形或U型盘绕在换热水箱中。
在热交换管的后端连接设置有低温换热室;上述低温换热室安装在换热水箱的内腔中,低温换热室的内腔与换热水箱内腔之间为密闭结构;在上述低温换热室上连接有带出烟口的热气回路。
在上述低温换热室中排布安装有低温换热管,低温换热管上下贯穿低温换热室的上下壁并于换热水箱的内腔连通。
与风机出风口连接的进风管插入到上述的热气回路中,在进风管的外面还安装有进风换热管,并在进风管和进风换热管之间形成送风通道,上述送风通道通过进风通道与燃烧机的进风口连通。
在所述的进风换热管上安装与热气回路轴向并行的换热内管,换热内管为两端在进风换热管之外的空心通管。
在低温换热室的热气回路出烟口外安装余热锅炉,余热锅炉的热水出口通过余热回水管连接到换热水箱中。
所述的余热锅炉包括在热气回路出烟口外依次安装的高温余热锅炉和低温余热锅炉。
在蒸煮锅与换热水箱之间的连通面上设置有均热板,均热板上排列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均热孔。
本发明可提高食品蒸煮加热和白酒酿造的热能吸收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气排放,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白酒一般燃气用量从现在的900M3/T降低到500M3/T,甚至更低,还适用于食品工业中需要蒸煮的设备使用。同时还具有安全,高效,体积小的优点,有利用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节能蒸煮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节能蒸煮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1-蒸煮锅、2-隔热保温层、3-高温换热室、4-燃烧室、5-换热水箱、6-烧嘴、7-燃烧机、8-高温换热管、9-热交换管、10-均热板、11-均热孔、12-低温换热室、13-低温换热管,14-热气回路、15-进风管、16-进风通道、17-换热内管、18-风机、19-高温余热锅炉、20-低温余热锅炉、21-余热回水管、22-酒甑、23-进风换热管、24-送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华宇瑞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德阳华宇瑞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70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