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饲养种鸽用全阶梯式鸽笼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4548.2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0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丁家桐;沈曼曼;孟俊;周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集成特种禽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31/24 | 分类号: | A01K31/2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路接洲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饲养 种鸽用全 阶梯 鸽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鸽笼,尤其是一种饲养种鸽用新型全阶梯式鸽笼。
背景技术
鸽为单配制鸟类,其在成年后公母鸽进行配对,母鸽产蛋后由双方轮流孵化哺育,目前传统肉鸽养殖基本采用配对种鸽生产乳鸽,鸽笼内置一蛋盘,所采用的鸽笼空间较大,其高度和宽度均大于等于50cm,存在着空间浪费等情况,若在采用机械化养殖时,整体鸽笼过大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的应用以及饲养员对鸽的日常管理,传统鸽笼的饲养密度为10只/m2,远远小于种鸡饲养密度标准15只/m2,其肉鸽所处的生存环境还在其自身耐受机能之内,说明其饲养密度还有提高的空间,随着科学技术在鸡、鸭、鹅等传统家禽上的广泛应用,目前在鸡的养殖上多采用机械化操作。而由于鸽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机械化运用难以在生产中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鸽自身的自繁自养特性,特设计出一种三层全阶梯式鸽笼,以适应肉鸽的生产以及机械化操作的运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饲养种鸽用全阶梯式鸽笼,具有笼体,笼体内设置有用以孵蛋的巢盘,笼体之间通过三脚架固定连接,两侧笼体之间均以阶梯状从上往下对称排列,一侧笼体之间以对角线连接,笼体长50-60cm、宽33-43cm、高45-55cm,笼体距地面不小于10cm,巢盘置于笼体左侧或右侧,距底部不小于20cm,该鸽笼主要用于饲养已配对种鸽进行鸽蛋生产或哺育乳鸽。本发明的鸽笼的应用在空间上的更加经济合理。其形成阶梯笼后宽度仅为198cm,利于刮粪板的使用;整个阶梯笼总高度为145cm,更利于工人进行日常管理。
鸽笼长度为50cm,鸽笼宽度为33cm,其阶梯状的半跨度为99cm,在空间上仍可以满足鸽的生长繁殖需求,在工人对其进行日常管理时利于操作,鸽笼阶梯状的总跨度为198cm,这便于在生产中应用自动刮粪板,减少劳动力成本。
鸽笼高度为为45cm,大于成年鸽的身高,满足其生长繁殖需求,鸽笼底部距地面高度为10cm,总高度为145cm,低于一般工人身高,方便管理。
鸽笼层与层之间以阶梯状摆放,上层的粪直接落到粪池中,杜绝了传统养殖中粪的污染。
鸽笼内置蛋盘位于鸽笼的一侧,另一侧空间则可满足鸽的繁殖等活动。
鸽笼内置蛋盘距鸽笼底部20cm,巢盘下部空间可限制乳鸽的活动,促进乳鸽生长。
采用本鸽笼进行饲养后其饲养密度为9.7只/m2,饲养量与传统鸽笼相比近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饲养种鸽用全阶梯式鸽笼采用内置巢盘的全阶梯式结构,从而适应肉鸽的生产以及机械化操作的运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笼体,2.巢盘。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笼体1内设置有用以孵蛋的巢盘2,一侧笼体以对角线连接,两侧笼体1之间均以阶梯状从上往下对称排列,笼体1长50cm、宽33cm、高45cm,笼体1距地面10cm,巢盘2置于笼体1左侧,距底部20cm。
如表1所示本实验分别对传统笼内和本笼体1内饲养的种鸽的繁殖行为学上差异,以及在哺育乳鸽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对两种笼下的各项繁殖行为连续采集一周,两种笼内亲鸽的发情行为过程近似。在啄羽、亲吻、交配、育雏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乳鸽在25日龄时,本实验笼体1为548.45g,传统笼体为549.5g,两种鸽笼内哺育乳鸽无差异。说明此种笼体1适于肉鸽的生长繁殖等需求,可在生产中进行应用。
表1显示两种笼内亲鸽的繁殖行为及乳鸽休重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集成特种禽类研究所,未经常州市集成特种禽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5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培育一龄蟹种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型丛生竹优良繁殖材料培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