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折叠箱及装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8565.5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颖硕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52 | 分类号: | B65D88/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16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折叠 装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具体涉及一种端部结构可折叠的折叠箱以及相应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参见图1a,在集装箱技术领域,有一类折端式平台集装箱,由长方形载货平台13和位于平台两端、可向该载货平台上表面折叠的端墙11、以及连接端墙和载货平台(又称为底架)的铰链12。该类集装箱的设计需要符合ISO1496-5标准。
由于货物可以从其顶部和两侧装卸,特别适合超体积大或重量较大,不便于普通封闭式集装箱装载的货物。如图1c所示,卸除货物后,端墙折叠后形成一个低矮的平台,这些平台可以相互连挂。一般情况下,大多数20英尺的折叠箱在折叠后,可以将7台箱连挂在一起,构成一个外形为20英尺标准箱的模组(如图1d所示),一起起吊并与其他20英尺的集装箱相互堆码,从而减少起吊操作费用和对船舶、车辆的空间占用,节省大量的空箱运输费用。折叠箱因此被广范应用。
参见图1b,折叠箱的端墙11根据不同的货物装载要求,设计成多种形式。比如由两侧的角柱111、位于角柱顶部的顶角件112、连接于角柱之间的端墙板113和横梁114、115组成的封闭端墙。也可以只由角柱和顶角件组成的开发式端墙。但不管什么形式,都必须配置设在折叠箱的端部两侧的角柱111,设置在顶部的顶角件112,角柱底部与设置于底架四角部的铰链12连接,才能保证折叠箱的正常堆码和起吊。
参见图1c,折叠箱的铰链,通常设置在底架平台的四角部。包括固定部分121,与底架固定连接并与折叠箱的底角件124固定连接;活动部分122,与角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沿折叠箱宽度方向设置并与地面平行的铰链销123,穿过铰链的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使得活动部分可以绕铰链销123转动;和与铰链销平行、并可以来回移动的锁紧销125(如图1a所示)。
当角柱和铰链活动部分一起绕铰链销向上转动到竖直位置时,将锁紧销从打开位置移动并锁紧到关闭位置,保持在竖直的工作位置(如图1a所示);反过来,当锁紧销移动到打开位置后,角柱就可以绕铰链销向箱内转动,折叠到底架平台上(如图1c所示)。
参见图2a和2a′,一般情况下,铰链的固定部分121与底角件124一起构成一个组件,通常叫短角柱。
因为在角柱折叠形成一个平台后,平台间相互连挂以及平台的起吊和堆码都需要通过该短角柱来进行操作。其作用与一般集装箱角柱完全相同。因此,在短角柱的顶部,设计有既可以供标准集装箱吊具起吊、又可以安装集装箱通用连接转锁的顶板126,该顶板上开设有与标准集装箱角件相似的孔。
参见图2b,现有技术折叠箱的铰链销中心,与短角柱顶板的外角位于一个正方形的两个对角上,这样可以保证折叠后,顶角件的外端面1121与短角柱的顶面126“平齐”(如图1c所示)。
现有技术中,铰链销中心到顶角件顶面的垂直距离Y,与到其折叠箱底角件外端面的垂直距离X相等,即图2b中所示尺寸X与尺寸Y相等。按照集装箱标准,顶角件顶面是集装箱上最高的位置,集装箱的其他构件均要低于该平面。对于折叠箱来说,折叠后形成一个平台箱,其短角柱之外的任何部分,也不能超过短角柱的顶面,才能保证其他集装箱堆置上去后其底部不会被顶坏。但是,现有技术的折叠箱没有做到这一点。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几点:第一原因是折叠箱本身有拱度,当拱度设计过大时,底架的中部和折叠后的顶角件会超过短角柱顶面;
第二个原因是按照ISO1496-5标准,在角柱竖立状态时,折叠箱的顶部长度比底部长度分别大10mm。也就是说,折叠箱的顶角件外端面、与底角件外端面分别存在向箱外5mm的理论偏移。这样,当铰链销中心线位置尺寸X=Y,角柱折叠后其顶角件外端面1121会超出短角柱顶面5mm的高度,这还没有考虑底架拱度的影响。
同时现有技术还存在另外一个缺点:现有技术中角柱与铰链活动部分的装配过程比较复杂。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顶部长度尺寸和高度尺寸,目前的装配过程是首先将铰链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通过锁紧销锁紧;然后将角柱(如果是完整端墙,则是整个端墙)吊装到底架的端部上方,调整角柱的高度和姿态,通常是角柱向箱的外端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α,从而使得角柱的顶角件外端面比底角件外端面向外偏移Δ(如图2c所示),通过这样的调整使得折叠箱的顶部长度和高度都达到要求;再将角柱与铰链活动部分点焊固定;最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焊接。这样,一方面,调整环节多,影响装配速度;另一方面,角柱与铰链活动部分的大量焊接,也是在总装线完成,而且存在立焊和仰焊,焊接质量很难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颖硕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颖硕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85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