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和改型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7233.5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6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兰挺彪;胡瑾;林晶;何雄锵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2;F21V31/00;F21V17/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改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和一种设计为该发光装置的改型灯。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将发光装置应用到各种环境中。由于发光装置的功率被逐步提高,于此同时如何对发光装置进行冷却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发光装置的冷却效果,例如:由于发光装置的结构空间而使散热面积受限、无法在发光装置内部形成足够的空气对流路径、或使用可能会导致电子器件温度过高的包封工艺等等。如果LED的结温过高,势必影响LED发光装置的寿命和光输出量。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发光装置进行散热的途径主要体现为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被动散热的发光装置通常具有体积较大的散热结构,这会导致发光装置的整体重量过大。主动散热的发光装置通常安装有例如风扇的冷却装置,这些冷却装置通过抽吸形成冷却循环的同时,也会将外界环境中的污染物、例如灰尘吸入发光装置内部,并且产生一定的噪声。这些污染物会对冷却装置自身以及发光装置内部的其他电子元件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短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新型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散热性能良好、具有防尘和抑制噪声的特性并且重量较轻。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发光组件、具有驱动器的驱动器壳体以及位于发光组件和驱动器壳体之间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驱动器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第一腔体中设置有驱动器和主动冷却部件,并且第二腔体是与第一腔体气流相通的导流腔。通过在驱动器壳体中设置单独用于进行冷却的导流腔,可以利用经过导流腔进入第一腔体中冷空气将驱动器的产生的热量带走,提高散热效果。利用位于第一腔体中的主动冷却部件,可以将冷却介质、特别是外界的冷空气抽吸到导流腔中,从而增大冷却介质的流速,将驱动器产生的热量有效地从驱动器壳体中引导出。根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无需安装被动散热形式中常用的大规模散热结构,由此减轻了发光装置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同中心设置。由此,第二腔体中的冷却介质尽可能地从各个位置进入第一腔体中,并且将位于第一腔体中的驱动器产生的热量带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驱动器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导流腔。这种双壳体结构制造简单,便于装配,并且为导流腔提供了充足的结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内壳体的周壁限定出第一腔体。内壳体的周壁有利地限定出第一腔体,并且可以将驱动器和/或其他部件容纳在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外壳体的远离散热器的一端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内壳体的朝向散热器的一端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中安装有用于防尘和/或隔音的隔离层。从第一开口将外界空气引入导流腔中,并且从第二开口将空气进一步引入第一腔体中。通过在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中安装隔离层,可以防止外界的气流进入导流腔中时将灰尘也带入发光装置内部。由于主动冷却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的噪声,因此也可以设计具有隔音特性的隔离层对噪声进行隔绝。特别优选的是,该隔离层具有防尘和隔音的双重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散热器包括用于支撑发光组件的散热板和多个从散热板的周向边缘朝向驱动器壳体延伸的散热肋,该散热肋夹持外壳体并且外壳体包括用于与散热肋配合的夹持凹陷。为了实现无连接件装配的目的,有利地将散热器的一部分设计为夹持件,以便夹持在驱动器壳体的外壳体上。具体地说,就是将散热器上设计为散热肋的部分用作夹持肋,形状配合地夹持在设计在外壳体的凹陷区域上,由此确保散热器和驱动器之间的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外壳体包括在周向上交替布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二区域轴向方向上低于第一区域;第一区域相对于第二区域径向向内地凹陷以形成夹持凹陷。相对于第二区域而言,第一区域较高并且径向向内地凹陷。通过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交替排布组合成外壳体,可以形成多个彼此间隔开的夹持凹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散热肋之间形成有换气槽,换气槽和导流腔气流相通。该换气槽可以使例如从下往上流经导流腔的冷却介质顺利地排出,从而构成完整的冷却循环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2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齿形凸起的接触件
- 下一篇:大型水泥熟料生产线篦冷机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