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化的适合自动化仪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6781.6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7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新;董自权;曹宁;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49 | 分类号: | G01N33/4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化 适合 自动化 仪器 血小板 聚集 功能 检测 分析 方法 | ||
1.一种优化的适合自动化仪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分析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借助于一种专门设计的自动化对血小板计数为基础的分析仪执行该分析过程,且该方法只需要一份枸橼酸抗凝新鲜全血即可以完成该分析过程。即先将未加诱聚剂前血样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检测,并将获得的检测结果差异小于10%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作为血小板基准值,随后对同一血样加入诱聚剂处理后120秒开始到480秒时间范围内对该样本以40秒-90秒的间隔频率连续多次检测,并将该阶段所获得的聚集后血小板计数值平均值作为聚集后血小板数量值代表。最后采用血小板基准值与聚集后血小板平均值的差值与血小板基准值之比值或百分比值作为该方法检测获得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指标,本方法对聚集后血样检测计数在加诱聚剂后120秒开始到480秒时间内对样本血小板进行不少于2次,每次计数检测的间隔为不低于30秒,在此期间所有检测结果均参与聚集后血小板平均值计算;
2.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适合自动化仪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分析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对血小板数量直接计数检测获得的数据分析计算血小板聚集功能。该方法的计算式可以为以下述A或B二种计算方式。该计算结果也可以用百分比表示;
A:
B:
3.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适合自动化仪器的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分析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对检测数据采取适当的控制以确保数据合理和准确。即该方法对未加诱聚剂前血样进行不少于二次检测,其结果的平均值作为 基准值,即基准值的数据应来源于不少于二次检测数据平均值,该二次检测结果若相互差值小于10%结果予以保留作为血小板聚集前的原始值,但当前二次检测结果差值大于10%时,仪器应自动追加对未加诱聚剂血样原始血小板数值检测,新获得的检测结果与之前的任何检测结果差值小于10%则予保留并将两数值平均后作为聚集前血小板数值(基准值),而删除差异大的数值,且该删除的检测结果也不参聚集前血小板数值(即血小板基准值)计算。对于聚集后多次检测获得的血小板数值,本方法也去除部分不合理的、或误导性的数据,如聚集后检测的血小板数量应逐步下降趋势,但其中个别跳高数据则自动删除,即该异常数据也不参与聚集后血小板检测数量的平均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适合自动化仪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分析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在对未加诱聚剂血样进行检测并根据上述条件获得符合要求的血小板基准值结果后,仪器可自动计算剩余血量(扣除之前每次检测用血量)并按照9∶1(血样与诱聚剂)的比例对剩余血样加入诱聚剂,而后仪器自动对血样充分混匀并按照设定时间间隔,即不少于30秒的时间间隔对血样继续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该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代表聚集后的血小板数值。该方法适用于采用计数方法对血小板进行聚集功能自动化分析的仪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适合自动化仪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分析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在对血样上机检测前给于37℃预温确保样品上机时达到37℃或接近的温度,并在检测过程中对样品保持37℃恒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7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矿采空区温度监测方法及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