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5682.6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2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华;李林森;蔡立明;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员 移动 载体 门禁 管理 系统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利用RFID技术进行相关门禁管理,即作用于企业或者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过电磁场传递射频信息和能量,从而能够非接触式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技术。它将在未来代替条形码,应用在零售物品上;同时它可以识别单个物体;得益于电子标签芯片的价格大幅下降,RFID市场需求迅猛扩大。正因其众多的优点,RFID被视为21世纪最重要、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它已逐渐在电子票证、商品防伪、身份识别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从而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
在各类应用的RFID技术中,超高频无源RFID由于读写距离较远、传输速率较快、成本低等优势被受青睐。由于它可以适合于恶劣环境下的多目标同时识别和高速运动目标识别,兼备高性能和低成本,让超高频无源RFID成为了目前RFID应用上的主流。
在现阶段,国内基于RFID的门禁管理体系相对不健全。尤其对于一些涉及重要资料和个人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或组织,没有行之有效的监控管理记录系统。虽然有比较成熟的人为管理体系,仍然无法避免在门禁监控中出现纰漏,尤其针对一些比较灵活、可携带的移动载体而言,更加难以有效监管,同时不方便历史查询。
本发明正是在充分利用上述的RFID技术应用优势,结合当前实际应用需要,研发一种作用于企业或者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用于企业或者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该方案的提出基于超高频无源RFID本身的技术优势以及作用于重要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的必要门禁管理需求。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步骤一:设计基于RFID并且作用于企业或者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管理方案的总体部署结构,该总体部署结构由后台数据库、服务器、通道工控机以及客户端组成,客户端数量以及通道机数量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灵活有效更改;
根据使用单位或组织的实际门禁情况,在重要出入点放置工控机,在门卫控制室和总控室架设客户控制端。对于高频无源电子标签来说,读写距离较远,可调节读卡器功率来扩大读写距离,至最大范围10米左右。整体系统工作时,当任意标签进入有任何工控机覆盖的效读写范围时,即可通过响应获取标签发送的信号,结合后台服务器的控制获取标签对应的数据库信息;在门卫控制室或总控室,可利用客户控制端对标签进行相关操作。
步骤二:设计专用的监控网络环境,铺设服务器、数据库和客户控制端之间的专用网络,保证了门禁管理的安全可靠,信息不易失窃。
步骤三:人员及移动载体信息数据库设计,数据字典如下:
1)内部人员信息表:包括人员姓名、性别、卡号(自动识别)、所属部门、所属处室、证件号码、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备注以及个人照片;
2)临时访客信息表:包括人员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访问事由、被访人、被访部门、被访处室、来访登记时间、预计结束时间、备注以及个人照片、证件照片;
3)移动载体信息表:包括密件编号、卡号、秘密等级、密件类型、型号、负责人、证件号、所属部门、所属处室、备注以及载体照片。
步骤四:设计门禁管理方案中的通道监控软件,该软件部署在门禁通道所使用的工控机上,能够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对数据进行添加、更新、查询等操作,并在终端显示操作结果;能够控制通道上所安装的大型读卡器,读取通过的人员以及移动载体上所携带的电子标签的信息,并且根据预置的规则,对读到的标签做出不同的响应。
步骤五:设计该门禁管理方案的信息管理软件,也称客户控制端。该软件部署在部分客户端PC机上,能够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按照不同的使用权限,对服务器中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添加、更新、删除、查询等不同的操作,在终端显示操作结果;并且能够控制桌面型读卡器,对电子标签进行必要的读写操作。
步骤六:设计企业或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信息数据库;
步骤七:设计完全独立封闭的私有网络环境,有效连接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工控机和客户端,保证门禁管理的安全,防止信息外泄;
步骤八:设计选用解决方案中使用的RFID技术,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技术,使用UHF无源电子标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6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管网监测的混合系统
- 下一篇:反应釜用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