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痛风药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4464.0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6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胡光才;刑海平;马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驱风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31 | 分类号: | A61K36/31;A61P19/06;A61K125/00;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痛风 药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制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利用莱菔治疗痛风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融入天然药物的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中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从现代新药研究发展趋势来看,中药与天然药物在很大意义上已经开始出现部分重叠,甚至融合,也可以说,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天然药物,是我国天然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以上具体情况,我国把天然药物与中药产品从药品的注册管理上已经归为一体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新的手段在化学合成药物的研究中大量应用,但作为新的化合物的新药的发现越来越困难,研究成本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人们回归自然,尽量应用毒副作用相对较少的天然药物的愿望越来越强,因此,直接促进了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药物开发的热潮,许多大的国际性制药公司也开始涉足中药等天然药物的开发。
植物药是以植物初生代谢产物如蛋白质、多糖和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酚类、萜类为有效成分的原料药、制剂。市场上植物来源的中药、中成药均在植物药之列。植物药在天然药物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由于其在治疗上的独特优势(来自大自然,毒副作用小;在治疗疑难杂症上有广阔的前景)而倍受重视。在一些西欧国家(如德国)植物药、保健饮品已广为大众接受;美国已通过修改FDA的有关条款放宽对植物药的限制;而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更是植物药的生产大户;香港已决定斥巨资组建中药港。国内植物药的应用前景是无可限量的。
新医改已经出台产业政策——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的就是要改变我国医药企业存在的严重的、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与生产的局面。因此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药物已成为新药研究的热点。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最主要的是:中药具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应用基础,而天然药物,或者无临床应用基础,或者不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床的。比如说国家一类新药抗疟药《青蒿素》,青蒿素虽然是从中药青蒿(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但是其药理作用却与中医理论完全无关联性。
天然药物制剂与传统中药制剂的区别就是,天然药物是单一成分的,而传统中药制剂都是复方制剂,成分极其复杂,其成分也不能量化,只能定性。而天然药物的成分是明确的、是可以量化的。正是由于这样的现实,使得我国中药制剂很难走向世界,不能定量的中药制剂根本就通不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药品管理规范。
痛风是一个可逆性的尿酸盐晶体异常沉积性疾病。人体血尿酸长时间、持续的超过人体血尿酸饱和点420μmol/L(7mg/dl)时,就被称为高尿酸血症。如果在此时发生组织或关节的急性炎症,则称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嘌呤的长期代谢紊乱导致了高尿酸血症,并由此可引起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与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的形成。
目前,痛风在现代医学上依然是不治之症的,痛风病的主流治疗手段依然是药物化疗,治疗的手段与过程为:急性发作期的消炎止痛与缓解期、恢复期的降酸/排酸。
⑴、痛风的急性发病期主要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来消炎止痛;
⑵、缓解期或恢复期主要应用促进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磺吡酮及苯溴马隆)、抑制尿酸合成药(如别嘌呤醇)。
这些药物在治疗上都有缺陷——长期疗效差、毒副作用大成为其临床应用的瓶颈。当前痛风病的治疗现状由于目前医学水平对痛风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所以,只能治标不治本——只能对症治疗。除此之外,痛风病人最大的苦恼,还不仅仅在于痛风所造成的令人痛不欲生的关节疼痛;痛风病治疗的西药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巨大的毒副作用,其毒副作用甚于痛风本身。其更是有如悬在病人头顶上的达摩利克斯剑一样,令痛风病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雪上加霜,苦不堪言。长期服用西药治痛风对于病人的肝肾损害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引起肝肾功能衰竭。
而新鲜莱菔被发现对于痛风病卓越疗效,则是中国天然药物继青蒿素之后的又一伟大发现与贡献。莱菔为十字花科植物,别名:荚、芦萉、芦菔、荠根、罗服、萝瓝、雹葖、紫菘、萝卜、紫花菘、温菘、萝苗、楚菘、秦菘、土酥、葖子、萝白。我国是莱菔的故乡,栽培食用与药用的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莱菔的记载。它即可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俱佳;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鲜美;还可用泡菜、酱菜腌制。莱菔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用、医疗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驱风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驱风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4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
- 下一篇:电动叉车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