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喇叭装置及具有喇叭装置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4291.2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3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汪志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喇叭 装置 具有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喇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喇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目前的笔记型电脑均会配置有内建的喇叭,以提供使用者无需再携带任何外接式播放设备(例如:耳机)便能听取资讯。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于音质的要求提高,喇叭除了在音量上须能满足消费者外,对于重低音方面的表现,更是消费者选择喇叭的关键。
重低音效果越好的喇叭,其在播放声音时所产生的震动越大;因此当喇叭在播放时,喇叭所产生的震动常会导致机身也产生震动,甚至使机身产生共震效应,轻者会影响硬盘的读取速率而变慢,造成硬盘读取资料上的不稳定,严重者造成电脑系统的当机。
据此,为确保消费者操作使用电脑的稳定性与品质,因此一种新测试规范是要求将喇叭启动并开到最大音量后,要测试硬盘的读取速度,在产生震动的状况下必需保持原读取速度的50%以上才能确保系统运作的稳定性。然而,现今仍多数电脑系统达不到如此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较简易且相当好组装的喇叭防震机构设计,不但可以达到测试规范与出厂品质要求,并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测试成本及研发设计时间,来节省开发机种成本,并提升电脑运作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喇叭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喇叭装置的电子装置。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喇叭装置设置在电子装置内,且电子装置包括有多个定位元件。本发明的喇叭装置包括喇叭本体、至少一对缓冲臂、多个固定元件及多个避震件。各缓冲臂的一端与喇叭本体连接且对称地位于喇叭本体相对侧边;多个固定元件分别连接各缓冲的另一端,且可活动地结合于各定位元件上,以使喇叭本体可固定在电子装置内;多个避震件分别设置于各固定元件与各定位元件之间;当喇叭本体产生震动时,通过至少一对缓冲臂与多个避震件吸收能量以减缓传递至该电子装置的震动幅度。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至少一对缓冲臂的形状为锯齿状,且各避震件包括有一弹簧、一第一磁铁及一第二磁铁。弹簧容置在位于电子装置的上盖的各定位元件内,用于当喇叭本体产生震动时,通过弹簧弹性力以缓冲震动幅度;第一磁铁结合于各固定元件一端,而第二磁铁结合在各个位于电子装置的下盖的定位元件内,以使其能与第一磁铁相对应,其中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相对面的磁极磁性相同,用于可利用两磁铁磁极同性相斥的原理,以磁力来缓冲喇叭本体所产生的震动。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各避震件包括两气密环及两弹簧,弹簧分别设置各定位元件内,气密环则分别位于各固定元件的两端部。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多个缓冲臂的形状改为方波状,且各避震件包括两弹簧,各弹簧分别设置于各定位元件内。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装置包括有多个定位元件及以上所述的喇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喇叭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喇叭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A-A方向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喇叭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利的喇叭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A-A方向的侧面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喇叭装置1 喇叭本体10
缓冲臂20 固定元件30
避震件40 第一避震体40a
第二避震体40b 气密环42
弹簧44 第一磁铁46
第二磁铁47 电子装置90
上盖91 下盖92
定位元件93 上定位件931
下定位件932 容纳空间9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是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喇叭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喇叭装置的分解图;图3则是关于图1所示A-A方向的侧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2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面板
- 下一篇:伺服控制装置及其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