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最新豇豆种植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0100.0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1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倪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明源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4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最新 豇豆 种植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最新豇豆的种植技术问题,尤其是能提高发芽率提高亩产量,提高豇豆的质量,节约管理时的劳力,提高豇豆有效生命期能达到7个多月,采收时间能达到5个月之久。
背景技术
一. 目前公知的豇豆种植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双行种植。第二种是单行种植。
1. 双行种植:一般是把干田挖翻,挖细,然后以连沟为2.8-3尺的两路厢打窝窝,则1.4尺-1.5尺一行,退窝为1尺-1.2尺,窝窝打好之后,播好种子,一窝播5至3颗种子,盖上细泥或草木灰,然后盖上薄膜,等豇豆出苗之后揭开薄膜,然后再进行施肥管理。上站站,此战战长短不一,没有规格,长的太长人采摘豇豆都采摘不够,采收豇豆时用手采摘,易伤花和幼豆,此技术施肥,不好掌握,一次施多了容易伤肥,施少了次数施得多,花工大,一般第一,二,三批豇豆采摘了就很少管理,则豇豆的有效生命期只有近4个月左右,则豇豆采摘的时间有一个月左右,因为密度大,采摘不方便,不通风,不好打农药,导致产量低,豇豆质量差,花工量大。
2. 单行种植,一般是把干田挖翻,挖细,然后以2.5只的宽度为一行,退窝为1.0-1.1尺(打好窝窝,播下3-5粒种子,然后盖上细泥或草木灰,然后盖上薄膜等豇豆长出土之后,揭开薄膜,再施肥管理,上站站,站站的长短不一,站站长的太长,短的太短,没有规格,站站长的人采摘豇豆都采摘不够,此技术在施肥上容易伤肥或施肥的花工量大,一般第一,二,三批豇豆采摘了就无心管理另采收豇豆时用手采收易伤其花和幼豆,所以豇豆的有效生命期短,则豇豆的采摘时间短,导致产量低,管理上的花工易大易伤肥。
发明内容
二. 为了克服现有豇豆种植技术所存在的站站长短不一,豇豆密度太大,管理不方便,花工量大,易伤肥,生长慢。豇豆有效生命期短,采摘时间短,产量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最新豇豆种植技术,该技术不仅能解决现有双行种植和单行种植技术的不足,而且能节约有效生命期中施肥管理的劳力,提高它的有效生命期达到7个多月,增加2倍以上的产量,采收打农药都好管理。
技术方案: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首先把上豇豆战战设计为8尺长。在播种前确定好种豇豆的干田,然后每亩一次性满块均匀的施50斤尿素肥,含25%氮磷钾的复合肥100斤,含氨基酸的磷肥300斤,然后把它挖翻,深度要达到8-9寸深,把田透身挖细,挖平,肥料混均匀之后,然后再打窝窝播种,单行种植,行距为2.5尺至2.7尺,退窝为0.9尺至1尺,每窝播种3粒种子选择晴天播种,确保每窝2-3跟豇豆苗,用细泥或参有少量磷肥的草本灰盖好种子,然后盖上薄膜,等豇豆苗长出土之后,揭开薄膜,等在长藤藤的时候上好站站,等豇豆苗长到半站高或以上的时候把根部7-8寸的老叶子打掉,然后除好草,采摘豇豆的时候打掉所有的老叶子和茂盛的叶子,采收时用剪刀剪,不伤其花和幼豆,打好农药。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有效效果是:发芽率高,不伤肥,生长快,花工少,延长它的有效生命期,采收时间长,产量高,质量好,方法简单。
三. 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准备有规格的直径为1公分-1.5公分大,8尺长的站站,然后选好确定种豇豆的干田,然后一次性施尿素肥50斤,含氮磷钾复合肥100斤,含氨基酸的磷肥300斤,然后把它挖翻,深度要达到8-9寸深,把田透身挖细,挖平,肥料混均匀之后,然后再打窝窝播种,单行种植,行距为2.5尺至2.7尺,退窝为0.9寸至1尺,每窝播种3粒种子选择晴天播种,确保每窝2-3跟豇豆苗,用细泥或参有少量磷肥的草本灰盖好种子,然后盖上薄膜,等豇豆苗长出土之后,揭开薄膜,等在长藤藤的时候上好站站,等豇豆苗长到半站高或以上的时候把根部7-8寸的老叶子打掉,然后除好草,采摘豇豆的时候打掉所有的老叶子和茂盛的叶子,采收时用剪刀剪,不伤其花和幼豆,,长期保持通风凉行的状态,直接采收到最后,在豇豆的有效生命期中除好草打好农药就行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明源,未经倪明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01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