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与Cr18-Ni8不锈钢的非晶钎焊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0793.5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9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江;李嘉宁;吴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1/008 | 分类号: | B23K1/008;B23K1/19;B23K1/20;B23K35/30;B23K103/1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级 镍叠层 复合材料 cr18 ni8 不锈钢 钎焊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层复合材料的钎焊工艺,尤其涉及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与不锈钢异种材料的非晶钎焊工艺,属于材料焊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提高,对高温材料提出日益苛刻的要求。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是由超级镍复层与Ni-Cr合金基层通过真空压制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其中超级镍复层厚度仅0.3~0.5mm,Ni-Cr合金基层厚度约为2.0mm。Ni-Cr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等优势;超级镍复层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韧性,可以作为韧化元素降低Ni-Cr合金变形时的流变应力和局部流变系数,抑制微裂纹扩展。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以及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高温强度,为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等领域热端部件的发展提供光明前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ZL201010518504.4,公开了一种采用膏状Ni-Cr-Si-B镍基钎料实现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与Cr18-Ni8不锈钢连接的高温钎焊工艺。调制Ni-Cr-Si-B镍基钎料时,需要加入黏结剂。黏结剂在钎焊过程中受热挥发,容易形成气孔。膏状Ni-Cr-Si-B镍基钎料是晶态钎料,组织不是单一相,加热过程中低熔点组分容易与高熔点组分分离,引起成分偏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与Cr18-Ni8不锈钢的非晶钎焊工艺,该工艺采用箔状Ni-Cr-Si-B非晶钎料作为填充金属,不需添加黏结剂。非晶钎料成分和组织均匀,在加热过程中几乎同时熔化、铺展,比晶态钎料的润湿性好,能够获得成形良好、无裂纹的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与Cr18-Ni8不锈钢的高温钎焊接头,满足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与Cr18-Ni8不锈钢复合结构的高温使用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与Cr18-Ni8不锈钢的非晶钎焊工艺,步骤如下:
(1)焊前对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和Cr18-Ni8不锈钢待连接表面、Ni-Cr-Si-B非晶钎料表面进行清理,除去表面的油污和氧化膜,并进行干燥处理;
(2)将箔状Ni-Cr-Si-B非晶钎料夹在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与Cr18-Ni8不锈钢待连接件之间,并用不锈钢工装板夹紧、固定,形成待钎焊件;
(3)将上述装配好箔状Ni-Cr-Si-B非晶钎料的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与Cr18-Ni8不锈钢待连接件放入真空加热炉中进行真空钎焊,钎焊温度为1060~1230℃,保温时间10~25min;
(4)采用循环水将真空室温度冷却至100℃以下时将钎焊件取出。
所述步骤(1)中可根据待连接件的尺寸,预先将箔状钎料冲剪成相应的形状,能够准确控制钎料用量,并且能够防止液态钎料溢出,成形美观。
所述步骤(1)中,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Cr18-Ni8不锈钢和非晶箔状钎料表面油污的去除方法是:
把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Cr18-Ni8不锈钢和非晶箔状钎料分别置于丙酮溶液中超声清洗2~5min,然后用清水冲洗,烘干;
所述步骤(1)中,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Cr18-Ni8不锈钢和非晶箔状钎料表面氧化膜的去除方法是:
小批量生产时,用砂纸打磨表面至出现金属光泽,然后用酒精冲洗、吹干;所用的砂纸表面太粗糙或太光滑都不利于钎料扩散和铺展,推荐选用600~1200#的砂纸;
或:大批量生产时,用化学浸蚀的方法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即:把超级镍叠层复合材料、Cr18-Ni8不锈钢和非晶箔状钎料置于HNO3含量为10%、H2SO4含量为6%、HF含量为50g/L(均为体积百分比)的水溶液中,在20℃条件下浸蚀5~10min,取出用60~70℃热水冲洗后烘干。
上述油污的去除方法和氧化膜的去除方法均为常规技术,不属于本发明的发明点,在此不做过多的描述。
所述步骤(1)、(2)或(3)中,Ni-Cr-Si-B非晶钎料的化学成分为:Cr 6.5~7.5%,Si3.0~5.0%,B 2.7~3.5%,Fe 2.5~3.0%,C≤0.02%,Ni余量,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Ni-Cr-Si-B非晶钎料的固相线温度为972℃,液相线温度为1000℃。
所述步骤(3)中,在加热过程中,为防止试样产生裂纹应控制升温速度在10~20℃/min,并设置几个保温平台使真空室内部和钎焊件温度均匀。特别是厚度较大的钎焊件,要适当延长保温平台和钎焊过程的保温时间、降低冷却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0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