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针系统及其电针和终端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9123.1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0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敬李;毛爱华;杨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邓伯英 |
地址: | 4011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针 系统 及其 终端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控制和充电功能的电针系统及其电针和终端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功能由经络系统和运行于其中的气血来控制,针灸通过通经活血达到疗病保健的目的。我国医学研究者在全力探索经络本质的同时,也试图用现代医学手段和理论来解释针灸的作用原理。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有人用针刺穴位产生止痛效果的临床试验,并设计应用针刺方法来预防外科手术的疼痛,称之为“针刺麻醉”,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后来发现在穴位上施加低频和高频的电脉冲刺激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同时电脉冲不但可以通过刺入穴位内的金属针进行刺激,还可以把电极贴在穴位皮肤表面,使电流通过皮肤进入穴位,这种情况可以免去扎针,从而达到同样的效果。
电针治疗是指通过输出脉冲电流,经毫针或电极片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肌肉、神经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以针灸疗法为依据,结合现代医学,用脉冲电流代替人工行针。具体操作是电流由(+)极流向(-)极。(+)极有使神经兴奋,将麻痹了的神经以及肌肉的活动活化的作用,(-)极有抑制神经活动而达到镇痛,镇静的作用。它是由低频电流而引起肌肉的收缩或松弛,肌肉的泵式作用就开始动作。松弛的时候,血液就大量输入,收缩的时候,含有代谢物的血液就送出。这种往复动作,可以促进血液运行流畅,血液循环畅通。这种组织和肌肉的运动可以增加人体的活动,释放热量,起到御寒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电针设备,基本上只有两大类,一类是在针灸针的针柄部位连上电针刺仪,但是要刺破皮肤;另一种是就是 用电极贴在患处,有电流刺激,不用刺破皮肤。这些设备存在技术简单,功能单一,使用不方便等缺陷,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例如,脉冲电流的大小不恒定,不同身体对于同一电针的相同输出所感受到的刺激强度不一样;非恒流输出的脉冲电流通常为尖峰脉冲,容易引起表皮刺痛;使用非对称单向脉冲,很难保证直流分量为零,刺激强度不对称;脉宽固定,随着电流和频率的增高,造成难忍的刺痛;运行模式固定、参数不可调整或者仅能进行非常有限的调整,例如,通过几个按钮在少数几个频率之间进行切换,这样,不能根据不同身体状况和不同病症的特征做相应的调整;无法提供合理和准确的定量参数;体积大,不够便携,使用不方便。此外,大部分电针不具有充电功能,使用时需要连接电源或使用一次性电池来供电,这样对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一次性电池使用时需要更换电池增加了使用成本,限制了电针的推广应用。另外,传统的电针是正负极分开的,需要形成一个大的回路,也极有可能导致没有刺激到穴位的可能性。
此外,根据针炙理论,一般电针治疗需要多穴位一同作用效果才理想。在利用传统的通过有线方式连接的多个电极针对多个穴位进行时,如穴位有的在手背,有的在脚部,那么就必须在相应穴位各使用一个电极,这就必然导致与人的连接线较多,从而造成人的移动不方便。另一方面,对于多个穴位组合治疗时,也存在需要使用不同强度、不同频率的配对治疗的需求,也就是说,各个电针需要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单独调节或者分配不同的运行模式,而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特别是某些疾病还需要实现多个电极的同步控制或者异步控制方能实现,例如:在治疗女性的不孕症时,通过临床研究得出结论,需要同时对中极、归来、子宫、太冲、三阴交5个穴位同步进行组合治疗,而采用传统方法以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控制和充电功能的电针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电针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 电针,每个电针用于刺激一个穴位;一个终端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针中的所有电针或者一个或多个电针的模式参数和设备参数,并向受控制的电针发送用于控制该电针运行的运行控制命令和用于传送该电针的参数的参数设置命令,其中,每个电针包括:输出电极,作用于皮肤表面,刺激穴位;电池,用于给控制电路供电;控制单元,用于从终端控制器接收所述运行控制命令和参数设置命令,并根据接收的命令控制输出电极输出脉冲电流,该脉冲电流的大小恒定为与输出电极输出的刺激强度对应。
优选地,所述模式参数包括脉冲方式、脉冲频率、脉冲宽度、调制频率、占空比、模式输出时间、模式间歇时间、模式时间,其中,所述脉冲方式包括单脉冲和组合脉冲,所述模式为预置模式和自定义模式,所述设备参数包括设备ID、设备日期、设备时间,所述运行控制命令包括用于控制电针的输出与停止的命令、用于选择模式的命令、用于控制电针输出的刺激强度的命令,所述参数设置命令包括模式参数设置命令、设备参数设置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9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