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废料热压层合制作蜂窝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6064.2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8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B32B38/18;B32B43/00;B32B3/28;B32B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 废料 热压 制作 蜂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纺织废料热压层合制作蜂窝芯的方法。属循环经济与建筑装饰材料的交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再利用包括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本发明涉及的用纺织废料热压复合制作蜂窝芯的方法属循环经济中的再利用与资源化技术领域。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每年约为3000多万吨,占全球纺织纤维加工量的40%以上。巨大的纺织纤维加工量使得纺织废料的积累急剧上升。尤其我国拥有庞大的服装加工产业,服装加工过程中的边角废料数量相当可观,这些纺织废料急待开发利用。从纺织材料学角度看,纺织废料可分为软质废料和硬质废料两大类,前者如斩刀花,回花,精落等,后者指有捻度废纱线、机织和针织物废料、印花和服装边角废料、旧服装等,其材质包含棉、毛、麻、丝及化纤。软质废料一般由纺织厂内部回用,而对硬质废料的利用缺少有效方法。目前,硬质纺织废料的主要加工方法是在回收、分选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机械开松、除杂,将纺织废料重新加工成纤维,加工后形成的纤维称之为“再加工纤维”。这种加工是通过机械切割、撕裂、开松,将纤维无捻化,由于加工过程剧烈,极易拉断、损伤纤维,因此,再加工纤维长度短、品种杂、颜色多、品质差,所以,目前再加工纤维利用途径很有限,一般被用来做各类填充和保暖材料,附加值很低。
蜂窝结构具有棱柱形六边形孔穴的规则排列,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使得蜂窝结构对压力的抵抗比任何圆形或正方形要高的多,即使非常纤薄的材料,只要把它制成蜂窝形状,就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正是受到蜂巢的启发,金属、聚合物、陶瓷、纸质的蜂窝材料已经早已面世。它们有多种多样的应用,从价格低廉的建筑装饰材料、包装材料到先进的航空、航天部件,用途非常广泛。目前,大多数的蜂窝芯靠数层片状材料按一定的规律粘合、拉伸而成。本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纺织废料的热塑性,直接用纺织废料制作有蜂窝结构特征的平头波浪板,然后将数层波浪板按一定的规律粘合、切割,得到蜂窝芯。本发明既有利于纺织废料的循环利用,也缩短了纺织废料制作蜂窝芯的工艺。
发明内容
用纺织废料热压层合制作蜂窝芯的方法可分为两个部分,纺织废料制作平头波浪板和波浪板的层合、切割,具体工艺如下:
(1)纺织废料制作平头波浪板:首先将纺织废料通过切割、开松,还原成再加工纤维,其中热塑性纺织废料与普通纺织废料按比例充分混合;用得到的再加工纤维制备纤维网;对制备的纤维网预热、模压、冷却,制得有蜂窝结构特征的平头波浪纤维板。
(2)波浪板的层合与切割:首先在平头波浪板的波峰处涂布胶条,然后将平头波浪板一层层粘合在一起,方式为上层平头波浪板的波谷与相邻下层平头波浪板的波峰相粘合,得到波浪板层合体;依据蜂窝芯的要求高度,在波浪板层合体截面切割,得到蜂窝芯。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效果:
(1)可以利用品质较差的硬质纺织废料,蜂窝芯对外观没有太高要求,无需对纺织废料中的不同纤维进行区分,无需对纺织废料脱色;
(2)用热压成形法,蜂窝芯结构准确;
(3)只需一次加热,热能消耗少;
(4)相对层合、拉伸法,制作工艺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平头波浪板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涂布胶条后平头波浪板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蜂窝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涉及用纺织废料热压、层合制作蜂窝芯的一种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纺织废料处理及平头波浪板的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6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砖上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载小型化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