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能效电磁波沥青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5078.6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4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郑善;余强;薄一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21/00;C10C3/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王蕴华 |
地址: | 300270 天津市大港区大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效 电磁波 沥青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沥青行业中对基质沥青及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能效电磁波沥青加热器。
背景技术
在沥青行业尤其在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中,基质沥青及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的加热,都是通过燃煤、柴油或石油天然气燃烧完成对导热油加热过程,然后再经过导热油对沥青实施二次加热,这样,热效率较低而且管线增加热能耗损大。如果用燃煤、柴油或石油天然气燃烧的火焰直接加热沥青,其主要缺陷是温度难于准确控制,使被加热物料往往过热,在加热管管壁上形成结焦,并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使能耗增大,且通过火焰加热,热效率低;尤其随着石油产品的日益紧缺,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影响行业正常发展。近年,在行业内已推出利用电磁波加热元件进行沥青加热的电磁波沥青加热器。目前的电磁波沥青加热器采用立式圆桶壳体,电磁波加热体是由条形竖隔板式换热片及嵌装其中的红外电磁波加热管构成。在圆桶壳体内环绕轴线设置多层形成环形流道的圆筒形隔板,电磁波加热体贯穿壳体上下盖沿径向均布设置在相邻圆筒形隔板之间,被加热的沥青沿环周设置的电磁波加热体的上端或下端过流口由上至下、由下至上呈波浪形迂回曲折的立体循环流动路径充分与电磁波加热体的换热竖隔板接触,同时还由外层至内层的环形流道逐层循环流过进行加热,这种迂回曲折的立体循环加热通道结构,获得较大的换热面积,并能实现精确控制温度、节能及安全生产的效果。但现有电磁波沥青加热器仍存在如下缺陷:(1)带条形竖隔板式换热片的电磁波加热体及圆筒形隔板占据空间大,影响红外电磁波加热管的装填密度,单位体积中的换热面积仍较小,致使立式圆桶壳体体积加大,整体结构耐压强度降低,影响安全性;此外,带条形竖隔板式换热片的电磁波加热体与沥青的热交换不够充分,热效率较低。(2)装机功率大,目前单台设备功率达180KW,不能满足广大用户对中低功率设备及其多规格灵活组合的需求。(3)带条形竖隔板式换热片的电磁波加热体为整根结构,其两端分别固定焊接在上下盖板上,在高温沥青加热环境下,由于电磁波加热体受热膨胀伸长,其撑压力会使盖板处焊缝开裂,造成沥青泄露,酿成生产事故。(4)红外电磁波加热管的接线端子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接触易氧化引发电气故障。(5)红外电磁波加热管的电气线缆连接设置在在圆桶壳体的顶盖与底盖上,组装、维修均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能效电磁波沥青加热器,达到:(1)减小加热器体积,提高壳体耐压强度;(2)提高换热面积及热效率;(3)耐高温不开裂;(4)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中低功率电磁波沥青加热器及其多加热器串联组合结构;(5)便于维修防护。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能效电磁波沥青加热器,包括圆桶形壳体,电磁波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水平设置,壳体一端的底部设置沥青进口,壳体另一端的顶部设置沥青出口,在所述壳体内沥青进口和沥青出口之间垂直于圆桶轴线设置若干边沿与壳体壁固定密封连接将壳体分隔成若干连通的竖直流道的平行的上下折流板,所述上折流板在其下端与壳体壁之间设有下过流口,所述下折流板在其上端与壳体壁之间设有上过流口,且上下折流板交错排列设置;所述电磁波加热体为直管式电磁波加热体,在壳体内设置分别由若干根平行于圆桶轴线的电磁波加热体组成的左右电磁波加热体组,所述左右电磁波加热体组之间保有间隙并分别贯穿左右侧的上下折流板及壳体的左右端板并分别固定于左右端板上,在左右端板外侧分别设置保护电磁波加热体接线端子的左右防护罩。
所述直管式电磁波加热体是由红外电磁波加热管和固定套装其外部的换热管构成。
所述上下折流板相邻板间的距离为130-170mm,左右电磁波加热体组之间的间隙为15-20mm。
所述直管式电磁波加热体的直径为20-30mm,在壳体截面上的分布密度为900-1000根/m2。
所述防护罩内填充抗氧化填充物。
所述电磁波沥青加热器串联连接两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5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