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油井水泥及其制备方法和生产线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1027.6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1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许毅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嘉华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赞坚;曹志霞 |
地址: | 61400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油井 水泥 及其 制备 方法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水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性油井水泥及其制备方法和生产线。
背景技术
油井水泥(oil well cement),又称堵塞水泥(blockage ce-ment)或固井水泥,它属于特种水泥,由水硬性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和助磨剂磨细制成。
油井水泥具有合适的密度和凝结时间、较低的稠度,用其配制的预拌油井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沉降性和可泵性。将其注入预定(温度、压力)的井段,能迅速凝结硬化并产生一定的机械强度,同时混凝土固化后具有良好的抗渗性、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油井水泥的物理性能要求包括:水灰比、水泥比表面积、15min~30min内的初始稠度,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的稠化时间以及在特定温度、压力和养护龄期下的抗压强度。
不同浓度的油井,应该使用不同组成的水泥。根据GB 10238-1998,我国油井水泥分为九个等级,包括普通(O)、中等抗硫酸盐型(MSR)和高抗硫酸盐型(HSR)三类。各级别油井水泥使用范围如下:
A级:在无特殊性能要求时使用,适用于自地面至1830m井深的注水泥;仅有普通型。
B级:适合于井下条件要求高早期强度时使用,适用于自地面至1830m井深的注水泥;分为中抗硫酸盐型和高抗硫酸盐型两种类型。
C级:适合于井下条件要求高的早期强度时使用,适用于自地面至1830m井深的注水泥;分为普通型、中抗硫酸盐型和高抗硫酸盐型三种类型。
D级:适合于中温中压的井下条件时使用,分为中抗硫酸盐和高抗硫酸盐型两种类型。
E级:适合于高温高压的进行条件时使用;分为中抗硫酸盐和高抗硫酸盐型两种类型。
F级:适合于超高温高压的进行条件时使用;分为中抗硫酸盐和高抗硫酸盐型。
G级、H级:是一种基本油井水泥;分为中抗硫酸盐型和高抗硫酸盐两种类型。
J级:适用于超高温高压条件下的3660~4880m井深的注水泥。
按照GB 10238-2005的规定,A级、B级、C级、D级、E级、F级油井水泥主要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共同磨细而成,粉磨过程中允许加入助磨剂。其中,D级、E级、F级允许加入适宜的调凝剂。G级、H级油井水泥也主要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共同磨细而成,在最新API规范10A第24版中,在G和H级油井水泥中增加了“在生产时,除了加石膏、水或者有铬离子(VI)还原要求的化学外加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外,不加其他外加剂”的规定,因而基本不能掺入任何外加剂。这样的规定,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其它可以用作油井水泥的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也不利于降低生产材料成本。
对于用户所要求的超出油井水泥标准以外的一些重要要求,无法有适当的方法来规范性地满足。例如:用户定制的不同于油井水泥标准要求的“G级油井水泥”,稠化时间大于120分钟,从GB 10238-2005的规定上看,不符合规定,但是这有是用户急需的,需要称为“油井水泥”的材料。
目前,也有部分厂家在油井水泥中加入矿物外加剂的,例如:使用石英砂、石灰石等制备高温油井水泥;也有将沸石、明矾石掺入的;或者掺入火山灰质材料生产改变性能的油井水泥的;但总体上,加入的矿物外加剂较为单一,节省材料成本不够显著,且产品性能也不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油井水泥及其制备方法和生产线,以便更广泛地满足用户的性能指标要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性油井水泥,含有水泥熟料、石膏及至少两种矿物外加剂组分,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如下:
水泥熟料为20%~80%;
石膏为2%~10%;
各类矿物外加剂分别为0.1~40%。
较优地,包括两类矿物外加剂组分,其中:
第一类矿物外加剂为工业副产物中的一种,含量分别为0.1~40%;第二类矿物外加剂为原生矿物中的一种,含量为0.1~40%。较优地,为改性G级油井水泥,包括两种矿物外加剂组分,其中:
水泥熟料为75±5%;
石膏为5±1%;
第一类矿物外加剂为粒化高炉矿渣,含量为14±4%;
第二类矿物外加剂为石灰石,含量为6±1%。
较优地,包括两类矿物外加剂组分,其中:
第一类矿物外加剂为工业副产物中的两种,含量分别为0.1~40%;
第二类矿物外加剂为原生矿物中的一种,含量为0.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嘉华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嘉华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10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