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9528.0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马万荣;蒋春海;王经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2;A01G9/10;A01G2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区 植被 恢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被恢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采矿业也随之发展,在对社会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粉尘与噪声污染、景观破坏、生境破碎化等。矿山分为煤矿、金属矿、采石矿等好多种,每个矿山有采矿坡、弃渣坡等不同性质的面,坡面的性质各不相同。
目前采取的植被恢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围堰法。利用采石坡面上已有的凹面或孔隙,围堰砌筑或以锚杆固定植生袋叠置成燕窝状种植槽,客土后根据种植槽大小种植体量合适的乔、灌、草或藤本植物。植生袋内填充营养土和适生灌、草种子,以增强绿化效果。
2)直接挂网喷草法。将坡体表面整平后将各种织物的网(如土工网、麻网、铁丝网等)固定(可以按一定的间距,在石壁上锚钉或用砼固定),再向网内喷一定厚度的植物生长基,生长基包括可分解的胶结物、有机和无机肥料、保水剂等。最后将草籽与一定浓度的黏土液混合后,喷射到生长基上。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坡度在40℃以下的开采坡面。
3)喷混植生法。坡度在40℃以上的坡面,直接挂网喷草的方法已难以实施,而采用喷混植生技术。具体做法是:首先将草籽与一定抗拉强度的钢丝网用锚钉固定到石壁上,然后在网下喷一层厚度为5~10cm厚的砼作为填层,再将草籽、肥料、粘合剂等的混合物均匀地喷射到填层上。然而坡度在70℃以上的石壁本法也不宜实施。
4)筑台拉网复绿法。对坡度大,开采面高的石壁,可在剖面上按一定间距插钢棒悬空架设水平种植台或预制特种种植槽,加入配方土壤后种植上攀下缓藤本植物。由于藤本植物在石壁上爬行速度受限,也可在坡面拉网或搭架,使这些植株借助网架向各个方向攀援,以达到快速、高效和全方位的整体复绿效果。
上述方法可根据边坡和石壁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可能以一种方法为主,兼用其它的方法,也可多种方法并举,但投入较大,收益小,缺乏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经济效益大的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修整坡面:清除坡面的松散浮石、碎石和杂物;
(2)植生基质配置:选择种植土、泥炭土、草纤维、缓释肥、速效肥、保水剂、黏合剂为基质材料,对所选基质材料进行均匀搅拌后作为备用基质;
(3)构筑植生袋围堰种植槽:利用坡面的局部凹坦地段,用装有植生基质的植生袋构筑燕窝状种植槽,在种植槽内回填客土;
(4)基质喷播:用气压钻在种植槽以外的坡面上打孔,然后将锚杆用水泥沙浆固定在孔内,锚杆上挂装金属网,在铺有金属网的坡面上喷附植生基质,再将植物种子拌合周边山地的表层土,通过专用喷播机混喷到植生基质上;
(5)在种植槽中栽种苗木;
(6)基质型容器苗补植。
其中,所述的植生基质种植土、泥炭土、草纤维、缓释肥、速效肥、保水剂、黏合剂的质量配比为:150:30:3.0:0.15:0.15:0.15:0.1。
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客土是指施工地点当地的土壤,客土与有机肥混合后回填,客土与有机肥的质量配比为9:1。
其中,步骤(4)中所述的植物种子为草本植物的种子。
其中,所述种植槽的设计密度为50~70 个种植槽/亩。
其中,所述种植槽内种植乔木,苗木规格为苗高110~120cm、直径2~3cm的大苗。
其中,基质型容器苗的基质块高6cm,直径6cm,基质苗选用乔、灌木树种,苗高为20~30cm。
其中,所述的植生基质的厚度为10~1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植生袋在土中可被水、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解,不致阻碍根系向外伸展,根系很容易在陡坡土层中生长固定,有助于植被的生长;选择泥炭土、草纤维、种植土、缓释肥、速效肥、保水剂、黏合剂为基质材料,能为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和水分条件;将草本、灌木和乔木混合种植,建立以乔、灌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植被恢复过程,保证其大面积恢复植被,达到了保持水土、保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9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频道切换方法、终端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源互调检测的方法、设备及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