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居净化膜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7721.0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2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建明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K13/02;C08K5/315;C08K3/22;C08K3/08;C08J3/22;B01D53/72;A61L9/013;A61L101/02;A61L101/48;A61L101/3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韩百翠 |
地址: | 250033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居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居净化膜,属于装饰建材领域。
背景技术
在常见的地板安装结构中,尤其是实木地板及家具,地板下面已成为最隐蔽、面积最大、最不易治理的室内环境污染源,聚集着甲醛、病菌、虫螨等数百种有毒有害物质。家居环境的污染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时将会导致胎儿畸形,白血病等严重不良后果。由于地板原有的技术及工艺原因,很容易让潮气在地板底部聚集,使地板背面长期处于闷湿的状态,时间一长在地板背面就会发生霉变现象,并产生异味。这些霉菌不但会危害人体健康,也使地板减少使用寿命。
现有的地板下面的杀虫方式为:地板下面撒传统的杀虫药。它对于虫害的预防虽然有作用,但杀虫药本身具有毒副作用,即使是通过了农业部门的检测并获得生产许可,也只限于农林生产及其他特殊用途而不允许应用于家庭起居环境使用。对于其危害性,尤其是对于抵抗力低下的孕妇、儿童、婴幼儿等人群的危害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当这类药品顺缝隙飘散到地面上的时候,其危害性更加严重,因此改善家庭地板下的环境刻不容缓。现有的地板防霉的方式是使用喷剂。现有的分解甲醛的方式主要为喷涂甲醛溶解酶,但是喷涂必须均匀,否则容易留下死角。因此为了消除甲醛、霉虫、虫螨等数百种有毒有害物质,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比较麻烦,且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家居净化膜。该家居净化膜具有分解甲醛,清除异味、杀菌、防霉、防虫,增加地板或家具使用寿命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居净化膜,其特征是,它为分散有母粒的聚乙烯膜,其中聚乙烯膜与母粒的质量比为100∶2.5~3.5;所述母粒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氯氰菊酯1~1.5、银离子粉0.03~0.2、二氧化钛粉0.05~0.2、分散剂(如SN-5040)0.5~1.0、助溶剂(如丙二醇)1~2、润湿剂(如PE-100等)0.05~0.2、滑石粉2~8、色母0.1~0.2。
配制方法:按重量份称取上述原料,混合后搅拌30分钟,转速400~600转/分;然后送入混炼机进行混炼,再经180~200℃高温挥去溶剂后,冷却至室温后拉丝成2~4mm的小块,得到母粒;然后将母粒在聚乙烯膜制备过程中与原料(EPE、丁烷、单酐脂等)一起加入,再经搅拌、发泡、挤出、成型、定径切剖、冷却牵引、展平等步骤,制成厚度为1.8-2.0mm的片状家居净化膜。
使用方法:铺设在地板下面或放置在家具的底部、内部或侧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氯氰菊酯、银离子粉、二氧化钛粉等制成母粒,再将母粒分散于聚乙烯膜中得到的家居净化膜具有分解甲醛,清除异味、杀菌、防霉、防虫,增加地板或家具使用寿命等特点。
1.本发明产品杀蟑螂效果评价方法:
1.1试虫: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1-2周龄成虫,雌雄各半,系实验室养殖的敏感品系试虫。
1.2检测依据:致死作用参照国标GB/T 13917.7-2009对蜚蠊的试验方法;驱避效果计算参照日本大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防蚊测试方法。
1.3检测方法:
致死作用试验:采用0.04m3(40cm×30cm×30cm)和0.34m3(70cm×70cm×70cm)两种体积试验箱,在试验箱底面上铺满家居净化膜,同时放置饲喂试虫的饲料及水瓶,每次放入试虫各30只。
驱避试验:采用0.033(30cm×30cm×30cm)的有机玻璃试验箱,在箱体一侧中央有一直径为10cm逃逸管与0.133(50cm×50cm×50cm)试验箱连接,在小试验箱底面铺满试样并添加饮水及饲料,放试虫30只,观察24h逃逸的试虫数;以上两种试验均设空白对照处理。
驱避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驱避率=[(试样逃逸虫数-对照逃逸虫数)/试样逃逸虫数]×100%
检测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本发明家居净化膜对德国小蠊的致死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建明,未经徐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7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