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不锈钢产品表面现场电化学抛光钝化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7117.4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0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军;刘飞华;费克勋;李岩;应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F3/24 | 分类号: | C25F3/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产品 表面 现场 电化学 抛光 钝化 装置 | ||
1.一种对不锈钢产品表面现场电化学抛光钝化用装置,其利用处理液对不锈钢产品表面进行抛光钝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连接至所述的电源正极的待处理不锈钢产品、用于对不锈钢产品表面涂刷所述的处理液的电极刷组件,该所述的电极刷组件中包括辅助电极,所述的辅助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的电源负极,所述的电极刷组件上具有一个注液口,该所述的注液口连接至与处理液箱相连的液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不锈钢产品表面现场电化学抛光钝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刷组件包括与待处理不锈钢产品表面形状相适配并在与待处理不锈钢产品接触时将处理液涂刷在其上的吸液体、罩设在所述的吸液体的上方的电极刷壳体,所述的电极刷壳体与所述的吸液体之间设置有所述的辅助电极,所述的电极刷壳体与所述的辅助电极之间形成储液腔,所述的电极刷壳体上开设有所述的注液口,所述的辅助电极上具有多个通孔,所述的处理液经所述的注液口进入所述的储液腔之后通过这些所述的通孔浸入所述的吸液体,所述的电极刷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的辅助电极相电导通的手柄,该所述的手柄通过导线电连接至所述的电源的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不锈钢产品表面现场电化学抛光钝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电极为平板状,所述的吸液体为贴附在所述的辅助电极的下表面的纤维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不锈钢产品表面现场电化学抛光钝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电极为半管状或劣弧管状,所述的吸液体为贴附在所述的辅助电极的内表面的纤维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不锈钢产品表面现场电化学抛光钝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电极包括多块依次排列的平板状的子辅助电极,所述的电极刷壳体为罩设在各块所述的子辅助电极上方的子壳体,对应的所述的子壳体与所述的子辅助电极之间形成所述的储液腔,每个所述的子壳体上均开设有注液口,各个所述的注液口均通过导液管连接至所述的液泵,所述的吸液体为分别贴附在各块所述的子辅助电极的下表面的纤维层,相邻的两块所述的子壳体之间通过合页相连接以使二者之间能够呈角度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不锈钢产品表面现场电化学抛光钝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层为聚丙烯纤维层或玻璃纤维层。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不锈钢产品表面现场电化学抛光钝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层的厚度范围为1-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不锈钢产品表面现场电化学抛光钝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电极为铅合金、镍合金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不锈钢产品表面现场电化学抛光钝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选用直流恒流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711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颈部按摩器
- 下一篇:连续法制备电子级四甲基氢氧化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