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苯并氮卓酮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8230.6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0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贺宝元;邵严亮;刘聪;夏民鑫;宋宝发;彭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23/20 | 分类号: | C07D22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卓酮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苯并氮卓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并二氮杂卓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理活性和生理活性的苯并七元杂环化合物,常用作治疗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该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真菌、细菌、抗病毒和拮抗等作用,在医疗中得到了巨大应用,并效果良好,因此对其独特化学结构和特殊生理活性的研究一直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结果发现苯并杂卓的七元环不同位置上的酯基和羧基是活性基团,可有效增加其抑菌活性。为了研究并发现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杂卓类化合物。
目前苯并二氮杂卓的合成方法一般用邻苯二胺与a-位具有活性亚甲基的酮类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环合反应得到。但其产率比较低,而且副产物比较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二苯并氮卓酮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二苯并氮卓酮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于反应瓶中按一定比例加入蒽酮,二氯甲烷,浓硫酸,机械搅拌,室温缓慢加入叠氮化钠,然后室温搅拌10小时以上,原料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产物呈粘胶状,将酸水倾倒出,然后水洗涤粘物3-4次,将30%NaOH溶液缓慢加入粘状物中,反应剧烈,有大量气体产生,等稳定后,加热到80-90℃,搅拌3-5小时,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后冷却到室温,用酸调PH=1-5,冷却到5℃以下,抽滤,冰水洗涤,烘干得到黄色固体;
(2)于反应瓶中,将所述的黄色固体,氨水,升温80-90℃然后分批加入锌粉和硫酸铜,搅拌24-40小时,TLC检测无原料,降至室温,滤去锌粉,且用10%氨水洗涤锌粉3-4次,用酸室温调PH=4-5,冷却到5℃以下,搅拌,抽滤,母液用乙酸乙酯萃取,用Na2S溶液洗涤有机相,Na2SO4干燥,浓缩,滤饼及有机相共得到粗品;
(3)于反应瓶中,所述粗品和甲苯,升温内温115℃然后分馏带水,TLC检测无原料,热滤出去不溶物,降至室温,旋蒸出去甲苯,粗品用EA和PE重结晶,制备得产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步骤(1)中的分批加入叠氮化钠直至原料反应完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步骤(1)中浓盐酸调PH=2-4。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步骤(1)中黄色固体收率为90%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按照重量含量计,所述步骤(1)中蒽酮,二氯甲烷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4-1∶6。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按照重量含量计,所述步骤(1)中叠氮化钠和蒽酮的比例为:1∶2-1∶3。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按照重量含量计,所述步骤(2)中的锌和硫酸铜的比例为:20∶1-30∶1。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步骤(3)中产物的收率大于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二苯并氮卓酮的制备方法原料纯度高,相应产物收率高。水解后调酸,调到PH≈2-3,保证部分产品不溶解在水中。本发明制备反应中分批次加入锌粉和硫酸铜,加入时放热明显。并控制锌粉及硫酸铜的量降下来有利于后处理。本发明制备反应中浓盐酸调PH=4-5,产物将不会溶于水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总反应方程式:
二、各步概况:
第一步:
1、反应方程式:
2、物料配比:
3、操作步骤:
于5000ml反应瓶中加入270g蒽酮,500g二氯甲烷,2430g浓硫酸,机械搅拌,室温缓慢加入126g叠氮化钠(须12小时以上,有叠氮酸和氮气产生,尾气吸收,防毒),然后室温搅拌10小时以上,如果原料没有反应完全继续分批加入叠氮化钠直至原料反应完全(中控一)。原料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缓慢加入5000g冰水中(注意有大量气体产生,防毒),搅拌1小时,产物呈粘胶状,将酸水倾倒出,然后水洗涤粘物3-4次。将30%NaOH溶液缓慢加入粘状物中,反应剧烈,有大量气体产生,等稳定后,加热到80度,搅拌3-5小时,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中控二)后冷却到室温,用浓盐酸调PH≈2-3,冷却到5℃,抽滤,冰水洗涤,烘干得到290g黄色固体,收率约90%。
4、实验结果:
备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82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控制编程系统
- 下一篇:一种钻头组套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