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圈绒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5364.2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发;田喜梅;田驰;冯玉;张士龙;陆建华;郑晓霞;李笑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永发 |
主分类号: | D03D27/02 | 分类号: | D03D27/02;D03D27/1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旭泰 |
地址: | 112400 辽宁省铁岭市西***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织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纺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织物,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面均具有圈和绒的织物,以及制造该织物所采用的方法和相应的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家纺类、装饰类产品,运用了各种丝绒、毛巾织物,可谓五彩缤纷。
其中,绒类制品由于其雍荣华贵的气质和风貌,倍受消费者的青睐。相对于双面圈绒织物,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12520.3公开了一种双面凹凸丝绒,包括由底纬线和底经线交织而成的底织物,以及固结于底纬线、间隔于底经线间的绒经线,其结构要点是绒经线的绒头相邻或者相背地分别位于底织物的两侧面上,形成双面凹凸的丝绒;虽然增强了织物的立体感,但凹面却是露底的。
近年来,随着双梭口织机的进口,也出现了一种单面圈绒织物,可由于进口双梭口圈绒织机价格十分昂贵,因此这种单面圈绒织物也十分昂贵;为此,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146849.4公开了一种由地经纱地纬纱组成的二层底织物和在该二层底织物的最外二面起毛圈的毛圈经纱,以及能将二层织物连接在一起的绒经纱交替交织一起形成双层绒织物,经从两层织物中间割开绒经纱然后形成一上一下,面对面,二片一面毛圈一面绒的割绒织物。但这种织物只能是一面丝绒,一面毛圈,不能在同一面同时有丝绒有毛圈。
又如:2006年6月《天津工业大学学报》上公开的一篇名为《双层绒毛毛巾织物的试织》,其中该绒毛毛巾织物由毛圈、绒毛和底布构成。其毛圈和绒毛是由织物组织和特殊的送经及打纬机构联合作用所形成的。将地经与绒经和毛经分别卷绕在两个织轴上,织造中,地经、毛经均分成上、下两层。上层的地经和毛经与表纬交织成上层织物,并通过特殊的送经机构及长、短打纬运动,使织物上表面形成毛圈;同样,下层的地经和毛经与里纬交织成下层织物,在织物的下表面形成毛圈;绒经则位于两层织物之间,交替与上下层,即表纬和里纬纱交织。织物织造完毕后,经过割绒工序将其分成两幅一面绒毛一面毛巾的织物。这种织物最终也只是一面丝绒一面毛圈,而且,织造这种织物的设备由于只是二个经轴织轴、毛圈经和绒经送经量不能分开调节,绒毛高度和毛圈的大小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同时也不能构成圈绒同面存在的双面圈绒织物。
而用双面毛巾织物通过挖割剪毛而成的双面圈绒织物,由于要将部分毛圈变成绒毛,需将该部分毛圈剪去5~15%的毛圈经纱原料,浪费很多,还污染环境。而毛经纱在单位长度织造固结点多,则形成的毛圈就相对较少,经剪割而成的绒毛就相对稀少,外观就比较粗糙;而如果毛圈经纱单位长度织造固结点少了,形成的毛圈虽然相对多了,经剪割的绒毛也相应的增多,但绒毛的牢度因织造固结点少又受到影响。因此,这种经剪割的双面圈绒又很难满足市场的高品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同一面上既有圈又具有绒,并且可以形成图案的双面圈绒织物,以及生产该双面圈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和该织造方法所采用的设备,既能环保生产,又能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由至少一个圈绒单元首尾依次相连构成,所述的圈绒单元包括基布经纱、基布纬纱、绒经纱和圈经纱;所述的基布经纱和基布纬纱交织构成基布,所述的绒经纱和圈经纱分别与基布交织,使基布每一侧均具有圈和绒;所有圈绒单元的绒经纱各自独立,相邻圈绒单元的圈经纱为连续的。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布纬纱是由基布纬纱一、基布纬纱二、基布纬纱三、基布纬纱四以及基布纬纱五组成;所述的基布经纱是由基布经纱一、基布经纱二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圈绒单元的基布经纱一与基布经纱二在基布纬纱一之前交叉织造,再在基布纬纱二和基布纬纱三之间交叉织造,然后在基布纬纱四和基布纬纱五之间交叉织造,最后在基布纬纱五之后交叉织造,形成了基布;所述的绒经纱绕过基布纬纱一在基布纬纱一和基布纬纱二之间与基布交织,并在基布纬纱四和基布纬纱五之间与基布交织后,绕过基布纬纱五,绒经纱的两个绒头位于基布的同侧;所述的圈经纱绕过基布纬纱一在基布纬纱一和基布纬纱二之间与基布交织,并在基布纬纱三和基布纬纱四之间与基布交织,再在基布纬纱四和基布纬纱五之间与基布交织后,绕过基布纬纱五,圈形成在绒头相对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永发,未经杨永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5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