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松花粉超临界萃取物中β-谷甾醇的含量的测定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73574.X 申请日: 2011-11-22
公开(公告)号: CN102411036A 公开(公告)日: 2012-04-11
发明(设计)人: 余江南;童姗姗;徐希明;邓倩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0/88 分类号: G01N30/88;G01N30/06
代理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黄嘉栋
地址: 212013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松花粉 临界 萃取 谷甾醇 含量 测定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花粉超临界萃取物中活性成分β-谷甾醇的含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松花粉( Pollen Pini) 是松科植物马尾松( Pinus massonina lamb) 、油松( Pinus tabulaefermiscarr) 等植物于春季花刚开时将雄球采摘,晒干,搓下花粉,收集,除去杂质所得的淡黄色细花粉,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 [参见:ChP(中国药典) . 2010. VolⅠ(一部):191] 。松花粉的开发利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含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具有抗衰老、抗疲劳、调节血脂、降血糖、护肝、美容等多种药理作用。文献报道松花粉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主要由β-谷甾醇、菜油甾醇及少量豆甾醇等组成。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显著作用,可以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其中,β-谷甾醇具有燥湿化痰、降低胆固醇、抗癌、抗炎等作用,疗效显著[参见:杜孟浩,王敬文,张金萍. 松花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降血脂功能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21):3171;高爱新,王舟莲,王敬文等.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松花粉中植物甾醇的研究. [J] 食品科技. 2010,35(4):208]。 

超临界CO2 萃取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具有无易燃性、无化学反应、无毒、无污染、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天然产物提取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松花粉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可以避免有机溶剂的残留,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提取过程中不易破坏松花粉中的有效物质,大大提高甾醇的萃取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参见:邵兴军,丁德华,郦宏岩等. 超临界CO2萃取松花粉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P] 中国专利:200810155138.3,2009-03-18;冯武,范国栋,刘嘉宝. 云南松花粉超临界CO2脱脂研究. [J] 云南林业科技.2003,(1):63;] 。 

松花粉活性成分复杂,虽被《中国药典》收载,规定了制法、显微鉴别和检查项目,但未对其活性有效成分的含量做出质控标准。松花粉超临界萃取物作为具有市场前景的中药提取物,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文献很少,尚未见针对松花粉超临界萃取物进行甾醇成分的提取、GC-MS鉴别和测定技术的文献及专利。本发明首次针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松花粉中的甾醇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其主成分β-谷甾醇建立了简便可行的提取分析方法,为测定松花粉超临界萃取物中的的β-谷甾醇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同时也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该萃取物提供了参考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针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松花粉中甾醇类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松花粉超临界萃取物中谷甾醇的含量的测定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β-谷甾醇对照品,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得100 μg·ml-1β-谷甾醇标准储备液;

步骤2. 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松花粉超临界萃取物2.0000 g,置250 ml三颈烧瓶中,加入40mL 1 mol?L-1 KOH无水乙醇溶液,于95℃皂化回流3 h,加一倍蒸馏水稀释,用无水乙醚提取非皂化合物4~5次,合并提取液,经少量蒸馏水多次洗涤至中性,再用0.5 mol?L-1 KOH水溶液充分振荡洗涤3次,最后用水洗成中性,加无水硫酸钠过夜脱水干燥,过滤,回收乙醚,得非皂化合物,称重,精密称取0.01 g非皂化合物,用甲醇溶解,定容于10 ml容量瓶,离心后取上清液稀释10倍,得供试样品溶液;

步骤3.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色谱条件:柱温:从240℃开始,以15℃·min-1的速度升到285℃,并保持30 min;气化温度为300℃;载气为高纯度氦气,流量1.0 ml·min-1;进样量:10 μl;质谱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35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