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汽车前照灯光源以及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8934.7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6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李萌萌;霍英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伟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9/00;F21V29/00;F21V13/04;F21W101/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汽车 灯光 以及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照明领域,具体涉及LED汽车前照灯光源以及一种LED汽车前照灯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背景
大功率LED作为照明光源具有体积小、耗电少、发热少、响应速度快、安全电压低、耐候性好、方向性好等优点,因此大功率LED成为汽车照明领域的理想光源。
目前,LED作为汽车辅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指示灯、转向灯、刹车灯、雾灯、尾灯等很多地方LED都替代了其他形式的光源。由于高亮度、大功率LED存在散热瓶颈,使得LED作为车头的前照灯还很不成熟。如果能突破这项瓶颈,未来的汽车照明领域就将是LED的天下。
LED是固态照明光源,其发光机理和其他传统汽车照明光源的发光机理完全不同。LED芯片的配光曲线也和卤素灯以及氙灯的配光曲线有很大差异,因此LED作为汽车照明光源需要专门的光路设计,而不是简单套用现有卤素灯以及氙灯的照明光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LED汽车前照灯光源以及一种LED汽车前照灯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LED汽车前照灯光源,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开口、内侧面、外侧面、内低面以及与所述内底面相对设置的外底面,所述开口、内侧面、内低面形成一腔体,所述内侧面为椭球面,所述内侧面的焦点附近处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LED芯片阵列,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透明挡板,所述腔体内填充有透光液体。
优选的,所述LED芯片阵列由红色、绿色、蓝色、黄色LED芯片中的两者或者两者以上按照预定数量以及预定间距排列而成。
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
优选的,所述透明挡板是透镜。
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的外侧面以及外底面上设置有散热片或散热柱结构。
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内侧面上设置有反光材料。
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内侧面上设置有慢反射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LED汽车前照灯光源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种底板,将LED芯片阵列固定在底板上;
提供一种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开口、内侧面、外侧面、内底面以及与所述内底面相对设置的外底面,所述开口、内侧面、内底面形成一腔体,所述内侧面为椭球面,将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内侧面所在的椭球面的焦点附近,在所述开口处设置透明挡板,在所述腔体内填充透光液体。
优选的,所述将LED芯片阵列固定在底板上包括,将红色、绿色、蓝色、黄色LED芯片中的两者或者两者以上按照预定数量以及预定间距排列在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在所述腔体内填充透光液体后,还包括,在金属壳体上设置将液体与外界连通的管道。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本发明采用将LED芯片阵列置于高热导的底板上,在将底板安置于金属壳体内,然后在芯片上方填充液体密封。该方案的优点及创新点在于,给LED芯片提供了双散热通道。一方面,芯片才生的热量通过高热导率的底板快速传递给金属壳体,然后金属壳体再快速地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去;另一方面芯片产生的热量通过芯片周围液体的对流传递给金属壳体,然后金属壳体再快速地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去。
第二,本发明将金属壳体的内侧面,设置成椭球面,然后将LED芯片阵列设置在椭球面的焦点附近。该方案的优点在于,能实现很好的配光效果,远光照射下,65W的电输入,在25米远处可以达到400lx左右的最大照度。因为,对于近似朗伯体的LED面光源,椭球面具有最好的聚光效果,这一结论是通过大量的理论模拟以及实验对比得到的。
另外,本发明中的LED整列是由多种单色芯片组合而成,可以实现多种色彩和色温照明。在不同驱动电路的驱动下,本发明可以实现雾灯、日行灯以及夜行灯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LED汽车前照灯光源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LED汽车前照灯光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LED汽车前照灯光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伟,未经郑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89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层厚度精确可控的粘接工装
- 下一篇:地下调蓄管涵的自动清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