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添加稀土元素的镁基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6026.4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邹建新;应燕君;曾小勤;丁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3/06 | 分类号: | C22C23/06;C22C1/00;C01B3/00;B22F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添加 稀土元素 镁基储氢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容量镁基储氢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添加稀土元素的纳米级镁基储氢材料。
背景技术
镁基储氢材料因其储氢量大、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而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金属储氢材料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氢气与储氢合金之间进行的可逆反应,实现氢的储存与释放,即外界有热量传递给金属氢化物时,它就分解为储氢合金并放出氢气,反之,氢和储氢合金构成氢化物时,氢就以固态结合的形式储存于其中。用储氢材料储存与输送氢有以下特点:密度小,仅为1.74g/cm3;储氢容量高,纯Mg的储氢容量为7.6%;安全性好,没有爆炸危险;可得到高纯度氢。
目前已开发的储氢合金按各类合金中主要吸氢元素的不同通常可划分为Ti系、稀土系、V系固溶体储氢合金以及Mg系,Ti系及稀土系以及V系合金的储氢容量为1.4%~3.5%,难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Mg的理论储氢容量为7.6%,且成本较低,是作为燃料电池氢源的理想材料,但是MgH2的形成焓为-74.5kJ/mol,吸放氢温度高达623-673K。同时,生成的氢化物过于稳定,吸氢动力学性能差,Mg的吸放氢速率非常缓慢,合金电极在碱液中的耐腐蚀性差,循环寿命低。这些缺点阻碍了镁基储氢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提高镁基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Reiser等认为与氢气反应的纯Mg颗粒大小需达到20-100μm,Int J Hydrogen Energy,2000,25(5):425-430。Vigeholm等也认为粒径小于75μm的纯镁在575K,氢压超过平衡压力时很容易吸氢,并且不需要特别的活化处理,仅几次吸放氢循环就可以使镁完全活化,Less-Common Met,1983,89:135-144。纳米尺度的镁基氢化物具有相对有两的动力学性能和可能增加的比容量。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缺陷的存在为氢提供了更多的结合点,这使得氢在纳米粒子中的固溶度可能增大,从而使其比容量提高。然而,在以上的这些报道中,300℃左右的吸氢量仅为6.5%左右,且制备镁纳米粉的方法也较复杂,产量较少。这些都对镁基合金的实际应用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添加稀土元素的镁基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制备的镁基储氢材料为纳米级,储氢容量高,能广泛应用于氢的规模化运输、燃料电池的氢源和氢的提纯等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添加稀土元素的镁基储氢材料,其组分包括二价镁金属(Mg)和稀土元素(RE),所述稀土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0.1%~20%,所述镁金属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9.9%,所述稀土元素为La、Ce、Pr、Nd、Sm和Er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添加稀土元素的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镁金属和所述稀土元素按所述稀土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0.1%~20%,所述镁金属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9.9%进行混合并研磨,随后在液压式压片机中冷压成块得储氢合金的块体,然后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设备中采用所述储氢合金的块体为阳极,钨棒为阴极,将所述设备抽真空至2×10-2Pa后,充入氩气或/和氢气至设定压力0.55-1atm,起弧后待所述储氢合金的块体完全熔化并蒸发后,熄灭电弧,通冷却水使反应温度冷却至室温,水压2-3Mpa;将所述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设备抽真空至2×10-2Pa,然后充入氩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钝化操作;钝化后,收集内壁粉末,即为制得所述镁基储氢材料。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研磨后镁金属和稀土元素颗粒直径为75~100微米,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式压片机的压力范围15-25MPa。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起弧后继续通氩气或/和氢气至1atm,待所述储氢合金的块体完全熔化并蒸发后熄灭电弧。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气体为所述氩气0.7atm和所述空气0.3atm。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提供的镁基储氢材料具有良好的储氢动力学性能,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纯镁纳米粉相比,其储放氢的操作温度更低,吸放氢平台压更接近,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保持了高的储氢容量,例如在300℃左右的吸氢量达到了7.26%。
附图说明
图1为Mg-Nd粉末吸氢前的TEM图,图像由JEOL-2100透射电镜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0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体温计
- 下一篇:活动干线连接口保温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