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难粘材料的底涂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5928.6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3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姚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23/28 | 分类号: | C09D123/28;C09D183/08;C09D183/04;C09D133/00;C09D4/06;C09D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底涂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难粘材料的底涂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硅橡胶、聚四氟乙烯(PTFE)类含氟高分子材料,若不经特殊的表面处理,是很难用普通胶粘剂粘接的,这类材料通常称为难粘材料。聚烯烃类塑料由于性能优良、成本低廉,其薄膜、片材及各种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应用着。而氟塑料则因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卓越的介电性能和极低的摩擦系数以及自润滑作用,使其在一些特殊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用途。但是,这类材料的隋性化学结构和高结晶度,决定了其塑料制品的低表面能、非极性和弱界面层特性,很难用胶粘剂及常规的粘接方法来胶接,成为塑料制造业加工和应用中的一大难题。
现有常规的难粘材料处理剂,生产过程复杂,多数都涉及到聚合工艺,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这样就导致了较高的生产成本。而且,其对难粘材料的粘接效果也不理想。如申请号为200610035858.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聚丙烯、聚乙烯处理剂,主要由氯化聚丙烯,氯化橡胶,甲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马来酸酐,过氧化苯甲酰组成,通过自由基引发形成五元接枝共聚物,此方案理论上可行,但是聚合工艺对操作者水平要求较高,一般人难以胜任。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较难大范围推广。而且,该专利没有具体的数据说明他的效果如何。
申请号为200510038218.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功能型底涂剂及其制作方法,它是以乙二醇-对苯二甲酸-癸二酸等共聚物为主要粘接树脂,配以硝化纤维、丙烯酸树脂的混合树脂和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癸二酸-异戊二醇共聚物,在用混合溶剂配成胶液,其不涉及合成等复杂工艺,但此产品不适用于难粘材料,其主要用于铝箔包装材料。
这些的用于难粘材料表面处理的底涂剂的制备方法均存在设备投资大,施工难度高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粘接强度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难粘材料的底涂剂,该底涂剂的配制方法简单,无需聚合反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难粘材料的底涂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难粘材料的底涂剂,该底涂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
氯化聚丙烯 16.2~48.3份,
有机硅聚合物 7.8~46.6份,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2.3~44.5份,
钛酸酯偶联剂 0.7~31.9份,
苯类溶剂 14.2~161.3份,
喹啉 0.8~34.2份,
溶剂 3.2~113.1份,
稳定剂 0.9~9.4份。
所述的氯化聚丙烯的分子量为1500~250000。
所述的有机硅聚合物选自氨基丙基二甲氧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氨基丁基二甲氧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氯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或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
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选自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羟丙酯的无规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
所述的钛酸酯偶联剂为钛酸四丁酯。
所述的苯类溶剂选自苯、甲苯或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
所述的溶剂选自异丙醇、乙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或四氯乙烷。
所述的稳定剂选自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光稳定剂770)、聚丁二酸(4-羟基-2,2,6,6-四甲基-1-哌啶乙醇)酯(光稳定剂622)、聚-{[6-[(1,1,3,3-四甲基丁基)-亚氨基]-1,3,5-三嗪-2,4-二基][2-(2,2,6,6-四甲基哌啶基)-氮基]-亚己基-[4-(2,2,6,6-四甲基哌啶基)-氨基]}(光稳定剂944)、双(1,2,2,6,6-五甲基-4-哌啶)癸二酸酯与1-甲基-8-(1,2,2,6,6-五甲基-4-哌啶)癸二酸酯的混合物(光稳定剂292)、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光稳定剂1010)或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紫外线吸收剂UV-5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5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肩背包
- 下一篇:侧边带支架的组合式保护套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