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递主机名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5301.0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0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熊怡;郝卫国;张旭东;马亮亮;李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L12/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递 主机名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递主机名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TRILL(Transparent Interconnection of Lots of Links,多链路透明互联)是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的一个工作组,也是一个协议,主要整合了网桥和路由器的优点,将链路状态路由(LSR,Link State Routing)技术用在链路层,而且不会干扰上层路由器的工作。TRILL协议将三层的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路由引入二层,以取代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从而可以按照最短路径进行数据转发,并且使得多路径路由成为可能,使得带宽的利用更加充分。
支持TRILL协议的交换机为RB/RBridge(Route Bridge,路由桥设备)。RB和RB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个传统二层交换机组成的网络互联。RB以长度为2字节的nickname(别名)进行标识,nickname在全网不能重复,可以自动生成,也可以手工配置。在RB设备上可以通过nickname ping和/或trace来检测TRILL网络故障情况,包括诊断单播或组播转发路径连通情况。由于nickname ping和/或trace的结果是基于nickname显示的,nickname是一个数字,没有任何实际含义,不方便用户记忆,网络的可维护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递主机名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TRILL网络,包括:
接收第一TRILL报文,获取RB的nickname,该第一TRILL报文中包括该RB的nickname;
接收第二TRILL报文,获取RB的主机名,该第二TRILL报文中包括该RB的主机名;
建立并保存该RB的nickname和该RB的主机名的映射关系;
根据该RB的nickname获取该RB的主机名,显示该RB的主机名。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递主机名的装置,该装置应用于TRILL网络,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接收第一TRILL报文,获取RB的nickname,该第一TRILL报文中包括该RB的nickname;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接收第二TRILL报文,获取RB的主机名,该第二TRILL报文中包括该RB的主机名;
映射单元,用于建立并保存该RB的nickname和该RB的主机名的映射关系;
显示单元,用于根据该RB的nickname获取该RB的主机名,显示该RB的主机名。
本发明一方面通过在TRILL网络中动态扩散RB设备的主机名,使每台RB设备在本地保存全网RB设备的nickname和主机名对应关系,从而使显示结果对用户更加友好,增强网络的可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递主机名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递主机名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便于理解,下面概要介绍TRILL协议下数据报文的转发及封装过程。TRILL网络部署完成之后,首先由IS-IS协议完成邻居建立,数据库同步,每台RB通过LSP发布的信息包括:自身的nickname信息(nickname优先级、root优先级等)、本节点有哪些邻居以及和这些邻居之间链路的cost值、以及用于建立组播树的相关信息(组播树最大数目等),这样每台RB都拥有整网拓扑信息。每个RB就可以生成单播转发表,以及组播转发表。
IS-IS网络中每台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systemID,该systemID+伪节点号构成节点的SourceID,该SourceID也是每台设备的唯一标识。ISIS协议中LSP报文是通过LSPID标识的,LSPID是由SourceID+分片号组成,SourceID又由systemID+伪节点编号组成,因此SourceID是和设备一一对应的,这样通过LSPID可以知道该LSP的发起端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5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