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电量的管理方法和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5005.0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8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杜立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2 | 分类号: | G06F1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电量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量管理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电量的管理方法和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CPU频率的提高,现在的手机终端越来越趋于智能化,能够运行的应用程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如何管理好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及其耗电量也越来越重要。目前手机上用于测量电池剩余电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压,这也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只能粗略的反应电池的剩余电量水平;二是使用电流积分的方式测量流入或流出电池的电量大小,但是容易受到温度和电池老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可以使用如基于阻抗跟踪式电量计芯片进行电量的测量,如图1所示,电池中封装有电量计芯片,主处理器在对收发器、内存等部件进行管理的同时,在保护模块的保护作用下,通过电量计芯片从电池中读取两端电压、流入/流出的平均电流、剩余电量等,再结合电量管理模块,对电池中的电量及其变化信息等进行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处理。
另外,对于当前的手机,用户只能在一段时间之后,了解某个应用程序已经消耗的电量,而并无法实时了解各个应用程序的耗电情况。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终端电量的管理技术,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实时了解终端中运行的各个应用程序的耗电情况,从而对终端的电量消耗进行有效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终端电量的管理技术,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实时了解终端中运行的各个应用程序的耗电情况,从而对终端的电量消耗进行有效管理。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终端电量的管理方法,包括:步骤102,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耗电强度;步骤104,根据所述耗电强度的数值,将所述耗电强度在所述终端上进行显示。在该技术方案中,应用程序的耗电强度反映出该应用程序的耗电能力,比如对于同一个终端,某个应用程序5分钟可以消耗5%的电量,而另一个应用程序5分钟可以消耗10%的电量。应用程序的耗电强度与多种属性的数值相关联,如其运行时所需电流的大小,即需要的电流越大,则意味着其耗电强度越强。同时,这里的耗电强度是指应用程序的实时耗电情况,比如对于终端在待机模式下和正常模式下,或在运行程序时和暂停后进行设定时,对于同一个应用程序的耗电量显然是不同的,而将应用程序的耗电强度进行直观的显示,则可以令用户对终端的实时情况进行了解,并进而对应用程序进行快速而有效的管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102还包括:获取所述终端未启动应用程序时的空载耗电强度;以及所述步骤104还包括:根据所述空载耗电强度的数值,将所述空载耗电强度在所述终端上进行显示。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终端而言,即使没有运行应用程序,但就其自身的操作系统而言,也需要消耗一部分电量,且对于操作系统空载时的耗电强度是基本不变的,因而可以用于与其他应用程序的耗电强度进行比较,令用户对应于程序的耗电强度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所述耗电强度的过程包括:在将要启动所述应用程序前,读取所述终端的第一平均电流;在启动所述应用程序后,读取所述终端的第二平均电流;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平均电流与所述第一平均电流的差值、及电流大小与耗电强度之间的第一预设转换关系,得到所述应用程序的耗电强度的数值;以及获取所述空载耗电强度的过程包括:在未启动应用程序时,读取所述终端的空载平均电流,根据所述空载平均电流的大小、及所述第一预设转换关系,得到所述空载耗电强度的数值。在该技术方案中,应用程序的耗电强度与终端中的电流大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从而通过测量电流大小的变化获知耗电强度的大小。比如在终端获取某个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启动的信息时,在该应用程序启动的前后,分别对终端中的平均电流值进行测量,从而这两次电流值的差异,必然是由该应用程序造成的。而空载耗电强度则可以在比如刚刚启动终端时进行电流值的测量,此时电流的产生是仅由空载终端的运行产生的,可以直接转换为空载耗电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50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