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服务器性能的方法及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3426.X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3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显敬;程雯;关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服务器 性能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代码的服务器系统在大规模应用下的实现方法及其系统,通过在服务器中应用移动代码,实现了服务器系统的构建与性能的提升,属于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各种企业应用、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渐复杂多样化。为了应对业务的增长,与服务器相关的技术不断的发展。为了应对大型系统的应用需求,服务器架构技术不断演进,目前的主流技术主要分为分布式架构和集群式架构。
简单的说,分布式服务器系统将不同的业务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中,共同协作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而集群式服务器则将所有服务器集中在一起,实现同一业务。同时,目前的很多超大型系统将分布式和集群技术进行了结合,分布式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采用集群来实现。
移动代码,是指在一台计算机上编写,然后以某种方式传递到其它远程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代码。移动代码具有可移动性、自主性、灵活性等优点,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被广泛使用。
分布式系统的特点,即是异构性、多用户并发。在大规模和高并发的业务背景下,过多的业务请求和有限的系统资源会出现矛盾,构成瓶颈。目前,分布式系统的性能问题的研究涵盖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各个方面。大多技术关注的是系统架构设计、代码优化、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方面。因此,采用新的方法对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实现方式进行设计,提升其性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分布式系统中服务器设计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代码的大规模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方法利用移动代码在网络中的移动,实现策略执行、日志上传、信息收集、分布式计算等多种功能,从而成为大规模服务器系统的中重要组成部分,为系统的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具体来说,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大规模服务器系统,包括下列步骤:
1.一种提升服务器性能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在大规模服务器系统的中心服务器中配置移动代码生产模块的,在主机上安装移动代码解释器,组成一工作域;
2)中心服务器在接收到管理中心的指令后,生产移动代码并对代码进行授权、加密处理,发送给相应的子服务器;
3)所述相应子服务器将代码发送到指定主机上;
4)所述指定主机上移动代码解释器接收代码并进行解密、认证鉴权处理;
5)该移动代码解释器执行鉴权通过的移动代码,同时将该代码移动到其他指定的主机进行执行;
6)执行完成后,该指定主机代码解释器将结果回传上级服务器或存储本地数据库。
该中心服务器包括移动代码生成模块、授权模块、加密模块、发送模块,用于生成、授权、加密、发送移动代码至子服务器。
所述的移动代码解释器包括一代码安全模块和一代码编译运行平台,所述代码安全模块设代码接收、代码解密、代码认证与鉴权模块,用以接收、解密、认证和鉴权所述移动代码,所述代码编译运行平台用以进行源代码级的编译和执行。
所述源代码添加到中心服务器移动代码库,并下发至下属代码解释器上执行。
所述移动代码由中心服务器生产调度,该中心服务器储存和维护系统中所有服务器的地址和结构信息。
所述中心服务器采用前序遍历算法,定制移动代码在系统中的移动方法,调度所述移动代码遍历所有主机上的移动代码解释器。
所述移动代码认证鉴权处理包括:代码权限控制和代码来源管理。
所述的移动代码加载:一路由模块、一功能模块,所述路由模块存储路由信息,所述功能模块储存编译的业务代码。
一种大规模服务器系统,包含中心服务器和若干子服务器、若干主机,组成一工作域,其特征在于,在大规模服务器系统中:
配置有若干移动代码生产模块的服务器;
在主机上安装移动代码解释器;
所述中心服务器生产移动代码生产移动代码并对代码进行授权、加密处理;
所述主机上移动代码解释器接收服务器生产的移动代码并进行解密、认证鉴权处理;该移动代码解释器在执行完成移动代码后,同时将该代码移动到其他主机进行执行;执行完成后,该移动代码解释器将结果回传上级系统服务器或存储本地系统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34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