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振冲碎石桩与强夯组合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2559.5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孙云;吕锡刚;李生金;张坤;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8 | 分类号: | E02D3/08;E02D3/046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刘忠达 |
地址: | 11000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碎石 组合 复合 地基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设计施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与强夯地基处理相结合的地基施工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和强夯法均是地基处理中的常见方法,技术成熟、取材方便、施工简单,各种地质条件下均可以满足施工要求。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中小型罐区和中小型炼油装置的基础施工中应用较多,对于加快土层固结、消除场地液化及提高地基土层承载力效果显著。
由于目前经济发展快,一些大型储罐罐区及炼油厂等装置主要建设在沿海地区,而大型储罐类建筑对地基承载力及场地液化情况要求较高,单一的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或者强夯法、预压法等地基处理已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通常对于这类情况,一般采用桩基与水泥土搅拌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虽然能满足设计要求,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建设投入的费用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冲碎石桩与强夯组合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振冲碎石桩与强夯组合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成孔:使用高压水泵和振冲器成孔,电流为50A,水压为0.4~0.6Mpa;
2.清孔:控制振冲器至设定深度后将振冲器提出孔口,然后再控制振冲器至孔底后再提起振冲器至离孔底1.0~1.5m处;
3.填料:向孔中投入碎石,碎石粒径30~80mm,每次填料厚度为0.5~1.0米, 控制设备电流为90~120A进行振冲加密,边振边提起振冲器制桩,桩体直径为900~1200mm;
4.成桩: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填料加密至桩顶;
5.振冲碎石桩成桩后,根据土质性质不同,排水时间不同,一般情况下,砂土需要1周,粉土2~3周,粘土3~4周后方可进行强夯施工;
6.强夯:通常采用2~4遍点夯,2遍满夯;
7.点夯:夯击点位采用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夯击间距为夯锤直径的2.5~3.5倍,后一遍夯点位于前一遍夯点中间,粘性土每遍夯击间隔为3~4周,砂土连续夯击;
8.夯坑回填:夯坑用回填料密实回填,回填料为碎石或砂土;
9.满夯:夯击点位应锤印搭接,搭接范围为1/3~1/4锤径,夯击能为1000KN.m。
本发明主要是振冲碎石桩与强夯组合的复合地基处理方式,先以振冲碎石桩对场地土层进行挤密、置换,对松散的土质进行初步的挤密、固结。再以强夯的方式对场地土层进行二次压实,使得振冲碎石桩与其附近的场地土能够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能够形成更为理想的复合地基,这种方式既可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还可以基本消除砂层地震液化的影响,保证了施工质量、缩短了工期,建设投入费用比桩基础降低约30%。
针对沿海滩涂地区的地质条件而言,沿海地区的地质条件通常都是土质松散、容易产生液化危险,对建于上部的建筑物、构筑物存在施工安全隐患,储罐地基需要具有均匀承载力,因此在储罐基础施工中采用振冲碎石桩与强夯组合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有效的结合了振冲碎石桩自身具有较大承载力、良好的竖向排水通道和强夯方法具有的可以使淤泥短时达到排水固结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地基处理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3~5倍,同时对于消除地基土层液化效果尤其显著,可以达到完全消除土层液化的要求,并可大幅度节省工程造价,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振冲碎石桩与强夯组合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成孔:使用高压水泵和振冲器成孔,电流为50A,水压为0.46Mpa;
2.清孔:控制振冲器至设定深度后将振冲器提出孔口,然后再控制振冲器至孔底后再提起振冲器至离孔底1.0米处;
3.填料:向孔中投入碎石,碎石粒径30~80mm,每次填料厚度为0.5米, 控制设备电流为90A进行振冲加密,边振边提起振冲器制桩,桩体直径为900mm;
4.成桩: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填料加密至桩顶;
5.振冲碎石桩成桩后,根据土质性质不同,排水时间不同,一般情况下,砂土需要1周,粉土2~3周,粘土3~4周后方可进行强夯施工;
6.强夯:通常采用2~4遍点夯,2遍满夯;
7.点夯:夯击点位采用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夯击间距为夯锤直径的2.5倍,后一遍夯点位于前一遍夯点中间,粘性土每遍夯击间隔为3周,砂土连续夯击;
8.夯坑回填:夯坑用回填料密实回填,回填料为碎石或砂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2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类传动用超温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标志漆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