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眼镜充放电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1783.2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0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杨福军;王坚;陈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镜 放电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three-dimensional,三维图形)眼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眼镜充放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视等图像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需求的提高,电视等图像显示技术逐步从2D向3D发展。
目前,为了观看3D图像,有一种较为成熟的方式是:为3D电视等显示器配置液晶电子光阀眼镜,该液晶电子光阀眼镜设有一个同步发射和接收装置,电视按照一定的规律显示左眼和右眼的图像,眼镜的接收装置接收相应的同步信号,分别控制左右眼的液晶光阀,使左右眼分别看到相应的图像,最后在人的大脑中合成立体的图像。
上述液晶电子光阀眼镜需要外部为其提供电源,目前,通常采取钮扣电池的供电方式。但是,纽扣电池的供电时间短,需要频繁更换电池,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利于环保。
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锂电池,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对锂电池进行充电,虽然解决了频繁更换电池的问题,但是,由于锂电池与眼镜中的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并联,而MCU作为负载需要耗电,其产生的电流在锂电池充电时,会使充电电路发生误判断,无法完成充电结束的检测;此外,在锂电池放电保护动作后,充电电路为MCU提供电源,此时充电电路的输出电压会被拉低到1.28V,使得MCU不能正常工作,锂电池的充电过程也无法正常进行;另外,为了延长锂电池的工作寿命,在锂电池放电到电压下限时,需要关断负载,而现有技术无法实现放电时的安全切断;而且,现有的3D眼镜对锂电池的充电电路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D眼镜在使用过程中充电存在锂电池起火或爆炸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眼镜充放电保护装置,旨在提高3D眼镜充放电电路的安全性与工作有效性,并延长充电电池的工作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3D眼镜充放电保护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MCU、充电管理模块、充电电池、输入电压检测电路以及充放电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与所述充电电池连接,用于接收外部电源的输入电压,给所述充电电池充电;
所述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MCU连接;
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连接在所述充电电池与MCU之间;
所述MCU,当检测到充电电池充电时,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使负载不工作;当充电电池放电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输出的放电电压,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使负载工作或进入待机模式。
优选地,所述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包括:输入电压检测单元、第一电子开关以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MCU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开关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单元一端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触发端子,用于检测所述电源输入端的输入电压,当所述输入电压达到预定输入电压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导通,使所述输入电压经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及第一二极管后,提供给所述MCU。
优选地,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及第二电子开关,所述第二二级管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并联;所述第二电子开关连接在所述充电电池与MCU之间,所述MCU还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触发端子连接,当充电电池充电时,MCU控制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触发端子,使该第二电子开关断开;当充电电池放电时,若MCU检测到所述第二二极管输出端的放电电压大于预定上限值,则控制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触发端子,使该第二电子开关导通,接收所述充电电池的供电,使负载工作;若MCU检测到所述放电电压小于预定下限值,则控制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触发端子,使该第二电子开关断开,该MCU进入待机模式。
优选地,所述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MOS管、偏置电阻R1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电源输入端,漏极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MCU连接,栅极通过所述偏置电阻R1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1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