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枝结构氧化锌纳米线阵列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7042.0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代辉;邹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7/34 | 分类号: | C03C17/34;C01G9/02;B81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枝 结构 氧化锌 纳米 阵列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新能源和光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在未来光电器件中的潜在应用,大面积、高密度的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阵列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在诸多半导体材料中,氧化锌(ZnO)作为一种n型半导体(3.2eV),具有大的激子结合能(60meV)、高的机械和热稳定性,在高效短波光电器件上的应用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ZnO纳米线(棒)阵列在压电发电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子晶体以及超疏水界面等方面也都有着重要应用。
人们已经发现,有序排列的纳米线(棒)等一维纳米结构阵列薄膜,具有规则有序的电学通道,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子传输能力,降低电子-空穴复合几率,但其缺点在于比表面积小,因此光电转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枝结构氧化锌纳米线(棒)阵列膜的制备方法,尤其是这种树枝结构的氧化锌纳米线(棒)阵列膜在保持氧化锌纳米线(棒)高电子传输能力、低电子-空穴复合几率等优点的前提下,可有效的增加其比表面积,显著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枝结构氧化锌纳米线阵列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导电基底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洗净备用,所述导电基底为镀掺氟氧化锡透明导电膜玻璃、镀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玻璃、镀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的塑料薄膜、金属丝网或金属片。
(2)通过水热反应在洗净的导电基底表面制备氧化锌纳米线(棒)阵列:反应溶液为锌盐0.02-0.2mol/L;聚乙烯亚胺0.003-0.01mol/L,六次甲基四胺0.02-0.2mol/L,氨水0.4-4mol/L,溶入一定量水中,置入高压釜中,加热至50~200℃,反应1~24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所述锌盐为硝酸锌,醋酸锌,硫酸锌或氯化锌。图1给出一个由步骤(2)所得氧化锌纳米线(棒)阵列的示意图。
(3)生长了氧化锌纳米线(棒)阵列的导电基底投入硫化试剂浓度为0.001-1mol/L的水溶液中,置入高压釜中进行硫化处理,反应温度50~200℃,时间0.5-10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所述硫化试剂为H2S,Na2S,硫代乙酰胺或硫脲;
(4)硫化处理后的导电基底在200-500℃煅烧1-12h。
(5)再次置入高压釜中,反应溶液组成为:0.01-0.05mol/L;聚乙烯亚胺0.005-0.01mol/L,六次甲基四胺0.01-0.05mol/L,氨水0.2-2.0mol/L,溶入一定量水中,置入高压釜中,(4)步骤煅烧处理后的导电基底置入上述高压釜中进行二次水热处理,温度50~200℃,反应0.5~24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既得所述树枝结构氧化锌纳米线(棒)阵列。所述锌盐为硝酸锌,醋酸锌,硫酸锌或氯化锌。图2给出一个由步骤(5)所得树枝结构氧化锌纳米线(棒)阵列的示意图。类似ITO的塑料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也可以是PC或PMMA塑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氧化锌纳米线(棒)阵列膜具有氧化锌纳米线(棒)高电子传输能力,大大增加了有效的比表面积,显著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可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致发光和场电子发射等多种领域,制备方法简便,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2)步骤制备所得氧化锌纳米线(棒)阵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图2为本发明最终制备所得树枝结构氧化锌纳米线(棒)阵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不锈钢丝网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洗净,置入高压釜中,反应溶液组成为:水(40ml);硝酸锌(0.05mol/L);聚乙烯亚胺(0.003mol/L),六次甲基四胺(0.05mol/L),氨水(0.40mol/L)。加热至90℃,反应6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导电基底,置入另一高压釜中进行硫化处理,反应溶液组成为:水(20ml);硫脲(0.05mol/L)。加热至120℃,反应1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导电基底,硫化处理后的导电基底在200℃加热煅烧5h;煅烧后再次置入高压釜中,反应溶液组成为:水(40ml);醋酸锌(0.025mol/L);聚乙烯亚胺(0.008mol/L),六次甲基四胺(0.025mol/L),氨水(0.4mol/L)。加热至90℃,反应3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导电基底,即得树枝结构氧化锌纳米线(棒)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7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