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sI:Tl和LaBr3:Ce3+叠层闪烁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5020.0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高鑫;何元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T1/202 | 分类号: | G01T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si tl labr sub ce sup 闪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闪烁体射线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CsI:Tl和LaBr3:Ce3+构成的叠层闪烁体。
背景技术
以LaBr3:Ce3+为代表的稀土掺杂卤化镧单晶是21世纪初兴起的新型无机闪烁体,其优异的能量特性和时间特性要显著优于传统闪烁体NaI:Tl、CsI:Na、CsI:Tl等[1]。但这类晶体也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如生长过程易开裂、易潮解、发光区域主要位于紫外、对低能射线响应不佳等[2]。尤其在较低能量段(E<50keV),LaBr3:Ce3+对射线的响应并不优于传统闪烁体如NaI:Tl、CsI:Na、CsI:Tl等[错误!未定义书签。]。其他闪烁体如高纯锗(HPGe)探测器虽然在高能、低能区域能量分辨率都比较好,但比较昂贵,而且需要在液氮保护下使用,很不方便;碲锌镉(CZT)探测器低能响应很好,但难以生长得到大体积晶体,因而对高能射线探测效率较低,而且存在极化效应。
能否构造一种叠层闪烁体的结构,使其能够兼顾传统闪烁体对低能射线与LaBr3:Ce3+对较高能量射线响应的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CsI:Tl和LaBr3:Ce3+构成的叠层闪烁体。
一种由CsI:Tl和LaBr3:Ce3+构成的叠层闪烁体,CsI:Tl晶体置于上部,面对放射源,LaBr3:Ce3+晶体置于下部,与光电倍增管相连,CsI:Tl和LaBr3:Ce3+晶体间以硅脂进行光耦合,CsI:Tl和LaBr3:Ce3+晶体的上面和侧面缠绕有光反射材料,底面铺设石英玻璃片,缠绕有光反射材料的侧面包裹铝皮,光反射材料的上面为碳纤维板,石英玻璃片与LaBr3:Ce3+晶体和铝皮间通过透明液体胶粘牢。
所述光反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所述碳纤维板的厚度为0.5-2mm。
所述石英玻璃片的厚度为0.5-2mm。
所述CsI:Tl晶体为直径15-25mm,厚0.5-4mm的圆柱。
所述LaBr3:Ce3+晶体为直径15-25mm,厚18-22mm的圆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叠层闪烁体能够兼顾传统闪烁体对低能射线与LaBr3:Ce3+对较高能量射线响应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核医学影像设备、行李安检、集装箱检查、大型工业设备无损探伤、石油测井、放射性探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由CsI:Tl和LaBr3:Ce3+构成的叠层闪烁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射源、2-碳纤维板、3-CsI:Tl晶体、4-硅脂、5-LaBr3:Ce3+晶体、6-光反射材料、7-铝皮、8-石英玻璃片。
图2为CsI:Tl和LaBr3:Ce3+叠层闪烁体实物图;
图中,a为面向光电倍增管的实物图,b为面向放射源的实物图。
图3为137Cs源662keVγ射线激发的1mm CsI:Tl+20mm LaBr3:Ce3+叠层闪烁体伽玛能谱。
图4为利用Ag金属片产生22.15keV射线示意图;
图中,9-闪烁体,10-Ag金属片,11-22.15keV射线、59.5keV射线及康普顿散射射线,12-59.5keV射线,13-准直241Am放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0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位寄存器
- 下一篇:用于提供穿硅通孔(TSV)冗余度的方法与设备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