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阀的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0101.1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2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勇一;滨田正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K11/00 | 分类号: | F16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家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固定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冷冻、冷藏、空调、供给热水循环等的制冷剂的流道进行换向的流道换向阀。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冷冻循环的流道换向阀(例如,四通阀)例如有专利文献1(CN201636376U)所公开的装置。该专利文献1的流道换向阀借助于控制阀对流道换向部内的流体的流道进行换向。
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将控制阀固定在流道换向部上的固定结构。即,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形成于平板状的固定板的四角上的槽内嵌入支架的臂之后,通过弯曲臂的前端部来将固定板固定在支架上。
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固定结构是将平板状的固定板固定在支架上,因此存在固定板和支架的固定强度变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固定板和支架的固定强度强的控制阀的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第一观点的控制阀的固定结构是将控制阀固定在流道转向部上的结构。另外,控制阀的固定结构具备:包括底面和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的支架,其中,底面紧固在流道转向部上,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从底面的两端部向控制阀侧延伸并具有由一对臂形成的凹部;以及包括上面、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和两对插入孔的固定板,其中,上面位于控制阀侧,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从上面的两端部向流道转向部侧延伸,插入孔形成在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和上面的连接部上。再有,支架的臂的前端弯曲并铆接固定在固定板的插入孔内。
第二观点的控制阀的固定结构,支架的臂的弯曲角度为90度以上。
第三观点的控制阀的固定结构,控制阀在其截面方向的周围形成槽部,支架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和固定板的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被按压嵌入在槽部内。
第四观点的控制阀的固定结构,槽部形成在控制阀的截面方向的整个周围。
第五观点的控制阀的固定结构,槽部形成在控制阀的支架的底面侧及固定板的上面侧。
第六观点的控制阀的固定结构,控制阀将支架的底面侧及固定板的上面侧的两面做成D面倒角,槽部通过将控制阀的截面方向的四角做成C面倒角而形成。
第七观点的控制阀的固定结构,支架具有形成于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的凹部并向第二侧壁侧及第一侧壁侧突出的一对凸部,凸部被按压嵌入在槽部内。
第八观点的控制阀的固定方法是将控制阀固定在流道转向部上的方法。控制阀的固定方法具备:准备包括底面和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的支架的工序,其中,底面紧固在流道转向部上,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从底面的两端部向控制阀侧延伸并具有由一对臂形成的凹部;准备包括上面、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和两对插入孔的固定板的工序,其中,上面位于控制阀侧,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从上面的两端部向流道转向部侧延伸,插入孔形成在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和上面的连接部上;以及将支架的臂的前端弯曲并铆接固定在固定板的插入孔内的工序。
第九观点的控制阀的固定方法,在弯曲臂的前端的工序中,臂的弯曲角度为90度以上。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固定板和支架的固定强度强的控制阀的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固定金属零件100的流道转向阀SC的概略立体图。
图2(a)是与固定板11固定之前的状态的支架10的立体图。
图2(b)是固定板的11的立体图。
图3是固定金属零件100的立体图。
图4是作为控制阀的变形例一的控制阀PC1的立体图。
图5是作为控制阀的变形例二的控制阀PC2的立体图。
图6是作为支架的变形例的支架20的主视图。
图7是作为固定金属零件的变形例的固定金属零件200的立体图。
图中:
10、20-支架,11、21-固定板,100、200-固定金属零件,101-底面,102a、102b、202a、202b-支架的侧壁,103-臂,104-凹部,111、211-上面,112a、112b、212a、212b-固定板的侧壁,113、213-插入孔,ET-凸部,MC-流道转向部,PC、PC1、PC2-控制阀,SC-流道转向阀,TR1、TR2-槽部,TR3-阶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优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记载特别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的意思,本发明的范围就不限于这些方式。
(流道转向阀SC的整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0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求救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刷新控制电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