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病人对药物是否过敏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16559.1 申请日: 2011-10-18
公开(公告)号: CN102380107A 公开(公告)日: 2012-03-21
发明(设计)人: 钟华;宋志强;郝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分类号: A61K49/00 分类号: A61K49/00
代理公司: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代理人: 李海华
地址: 400038 重***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检测 病人 药物 是否 过敏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病人对药物是否过敏的方法,本方法专门针对抗结核类药物中常见的四种药物是否过敏的检测。

 

背景技术

药物过敏是常见却无法预知的医学现象,许多常用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降压药、降糖药、抗惊厥药等均可引起皮肤和多脏器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迟发型药物变态反应占全部药物过敏的80%以上,潜伏期长短不一,常有合并用药,加之环境因素的干扰,确定致敏药物困难。目前对致敏药物的确定还主要依靠对病史的回顾和分析,缺乏特异性检测手段。

从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关于迟发型药物变态反应诊断方法的研究主要分为激发试验、皮肤斑贴试验和药物特异性T细胞检测三大类。安慰剂对照的双盲药物激发试验是诊断药物变态反应的金标准,但由于安全性和伦理方面的考虑,严重限制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体外试验虽然安全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费时费力,也不可能广泛用于临床诊断。药物斑贴试验基于致敏药物可透皮吸收并激活皮肤局部药物特异性T细胞的原理,可在局部皮肤复制出迟发型药物变态反应的表现,并通过观察局部皮肤的反应来合理推测全身反应、避免全身反应可能的严重后果,所以很大程度上皮肤试验可成为激发试验理想的替代方案。而且,药物斑贴试验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具有常规临床应用的可能。但由于该方法敏感性低,缺乏标准操作方法和大样本临床验证,尚未应用于临床,也没有商品化试剂盒出售。而且现有实际应用的药物斑贴试验主要针对化学试剂和金属物质过敏的检测,对于药物过敏还没有临床应用。目前医学上能够进行过敏检测的,基本上只有青霉素一种药物,其它致敏药物的确定还主要依靠对病史的回顾和分析,没有专门的检测手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病人对药物是否过敏的方法,本方法可显著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率,敏感性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检测病人对药物是否过敏的方法,其步骤为:1)先将需要检测的可能过敏的药物作为溶质,溶解于溶剂中配制成浓度为5-40%的检测用试剂;2)将所得的试剂按药物斑贴试验对病人进行过敏测试即可。

所述需要检测的可能过敏的药物为抗结核类药物,溶剂为凡士林或水。

进一步地,所述抗结核类药物为利福平,试剂浓度优选为10%。

所述抗结核类药物为比嗪酰胺,试剂浓度优选为20%。

所述抗结核类药物为乙胺丁醇,试剂浓度优选为20%。

所述抗结核类药物为异烟肼,试剂浓度优选为30%。更进一步地,异烟肼试剂中还包括浓度为2%的氮酮。

本方法可显著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率,经临床验证和体外实验证实,药物斑贴试验的敏感性可达68.7%、特异性可达82.5%,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检测病人对药物是否过敏的方法,其步骤为:1)先将需要检测的可能过敏的药物作为溶质,溶解于溶剂中配制成浓度为5-40%的检测用试剂;2)将所得的试剂按药物斑贴试验对病人进行过敏测试即可。

所述需要检测的可能过敏的药物为抗结核类药物,溶剂为凡士林或水。

进一步地,所述抗结核类药物为利福平,试剂浓度优选5-30%,更优选为10%。称为试剂一。

所述抗结核类药物为比嗪酰胺,试剂浓度优选5-30%,更优选为20%。称为试剂二。

所述抗结核类药物为乙胺丁醇,试剂浓度优选5-30%,更优选为20%。称为试剂三。

所述抗结核类药物为异烟肼,试剂浓度优选20-40%,更优选为30%。更进一步地,异烟肼试剂中还包括浓度为2%的氮酮。称为试剂四。

本发明涉及四种常见的抗结核类药物过敏的检测,由于一种试剂只能对应一种抗结核药物过敏的检测,因此本发明涉及四种检测试剂。比如试剂一就只能检测病人对利福平是否过敏;试剂二就只能检测病人对比嗪酰胺是否过敏;试剂三就只能检测病人对乙胺丁醇是否过敏;试剂四就只能检测病人对异烟肼是否过敏。

病例一

男,27岁,因左上肺结核服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服药后两周出现躯干、四肢麻疹样红斑,伴明显瘙痒。经诊断为“药疹”,停用所有药物并经抗过敏治疗1周后皮疹消退。按本方法经药物皮肤斑贴试验证实,四种药物中对利福平过敏。后服用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继续抗痨治疗未再出现皮疹。

病例二

女,44岁,因结核性胸膜炎服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痨治疗。服药后1个月出现躯干、四肢麻疹样红斑,后发展为红皮病,伴肝功能异常。停用所有药物并经抗过敏治疗3周后皮疹消退。按本方法经药物皮肤斑贴试验证实,四种药物中对异烟肼过敏。后服用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继续抗痨治疗未再出现皮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6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