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压力固定扣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9946.2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0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艾尼思托·沃拉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尼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7/00 | 分类号: | A44B1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晨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压力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与压力固定扣有关。
背景技术
在弹性固定机构里,压力固定扣装配在槽孔里,把一个凸形部件固定在凹形部件里,
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市场上销售很多不同的压力固定扣。改进压力固定扣可以提高固定程度。在关闭和打开的不断操作中,增加强度和使用寿命,保障循环操作的可靠性能。
使用这种类型的压力固定扣通过弹簧片把凸形部件和凹形部件紧密地固定在一起。关于改进后的压力固定扣,在专利号EP0855865的图纸里有详细的说明,特殊的弹簧把凸形部件扁平头部固定牢固,外形更加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改进压力固定扣的技术特性,减少轴向活动尺寸,确保部件的最佳固定功能,并且能及时打开。本发明另一个目标是能够提供一种简便和经济的压力固定扣。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新发明的压力固定扣具备了下面所说明的特性。
压力固定扣上有一个可以变形的弹性槽,在固定凸形部件时,借助于一个平面环进行固定。平面环的内边缘呈弧形弯曲,支撑凹形部件,但是不超过平面环的三分之一宽度。
平面环的内边缘刻槽宽度比周长小的多,刻槽的深度相当于被固定部件的凸缘高度以便精确的固定有凸缘的部件。
更为优越的是,刻槽采用U形状,有三个固定面,最少也有两个固定面,最好是四个或者五个固定面。刻槽之间的距离尺寸是均衡的。与圆环内边缘周长相等。
压力固定扣和环形套组合在一起用来固定凹形部件。完整的高度,包括压力固定扣,凸形部件和凹形部件扣紧在一起不超过2.5毫米。凸形部件和凹形部件以及固定部件的直径与高度比是3.5。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特性和优点说明如下,对相关的附图和数据作下列说明:
图1是透视图可以看到凹形部件与压力固定扣的组装结构,
图2是固定扣与凸形部件组合的横向截面图,
图3是凹形部件在图1里面的横向截面图,
图4是压力固定部件与凹形部件组合在一起的横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图1和图3,里面的部件有本发明的压力固定部件,以及凹形部件10,底片12,中心孔14。从连接结构的Z-Z截面可以看到铆钉和其它类似固定部件,用来固定下面的凹形部件10,对边缘的密封可以使用布,皮和塑料等材料部件。
底板12的一个边弯曲16形成一个底部环形支撑部件18,环形框架20把具有弹性的部件22固定在框内,基本上在一个平面里。
弹性紧固部件22由环形框架部件18支撑,底部接触面是22A,弹性部件22的内环边缘24延伸在环形框架部件18之外与凹形部件10连接。通过图3可以看到,弹性部件22的内环边缘24延伸尺寸很小,不超过三分之一尺寸,固定面是环形部件的截面宽度的大约四分之一。
弹性部件22的外环边缘26靠近环形框架部件边缘20,这样弹性部件22基本上被定位在轴向中心位置,在凹形部件10里只有很小的活动量。
在弹性部件22的内环边缘24上制作有刻槽28,等距离的刻槽数量是三个。刻槽28呈U形状,尺寸很小。关于弹性部件22的结构,从图1里可以看到刻槽28,长度相等于或者低于弹性部件的内边缘长度,整个部件由环形框架18支撑。刻槽28的宽度很小,制作在弹性部件的内边缘24上,与三个弧形凸出部件29连接。压力固定扣可以使弹性部件22进行良好固定。同时能够很明显的减少Z-Z截面的轴向活动尺寸,弹性部件22在Z-Z截面方向的振动幅度非常的小。
环形罩30部分覆盖弹性部件22的表面22B,把凹形部件10固定到位。为了这个目的,环形罩30制作有外套32围绕着环形框架部件内框20。
在总体上把凹形部件10沿着Z-Z轴向压紧,然后与凸形部件40组装在一起,在图2中可以看到整个结构形状。凸形部件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折叠部件,包括环形连接盘42,外延部件41,内缩部件43,与弹性部件22的边缘29进行连接并与凹形部件10组装在一起。外延部件41具有弧度,圆弧部件44与接头部件46和48连接在一起组成完整部件50。在部件50里有一个中心开孔52,用来组装其它部件,例如使用铆钉固定其它类似的功能部件,包括组装下面的凸形部件40,关于边缘的密封,可以使用布,皮和塑料等材料部件,按照说明组装压力固定扣的凹形部件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尼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利尼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9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